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班主任工作之谈
【作者】 王加央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八楞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下面就自己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明天”,这是歌曲《爱的奉献》中的一句歌词,也是社会的共同心声。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爱”的天堂,人与人之间需要“爱”;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爱”;人与动、植物之间需要“爱”;人与世间万物皆因“爱”而相互依存,这里所说的“爱”是广义的,是一种无私的关心和关爱。
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执教至今已经有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稚嫩而天真的目光,一张张倾心专注的面孔,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和宏伟的殿堂,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发出的璀璨之光,照亮了一片清清纯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形象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精心创建有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体系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吸收谈人的成功和经验,从学校的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
(一)班干部竞选制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运转良好的班委会,可以有效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效能,班主任在班级中就能做到运筹帷幄,得心应手。我经常是通过仔细观察,把那些责任心强,对班级工作积极热心,版内同学比较信服的学生班干部的后备人选,有意识地把一些任务交给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用后,在适当时在全班宣布。通过这种方法把优秀的学生吸纳进班干部队伍中来,从而为今后的班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级财产责任到人,采取学期承包制
把教室的玻璃、开关盒、前后门、桌凳、电脑柜等责任到人。班主任定期组织检查,努力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氛围。
(三)组织学生自制班级公约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就要求学生,每人在抽屉中准备一个塑料袋把自己平时的垃圾装进去,课间时扔进垃圾箱,决不允许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小组之间互相监督,以此,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四)班规落实要持之以恒
班规的制定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持之以恒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班级内部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使班规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多与他们交流谈心。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
四、教育学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开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指责那个,而对于班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却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我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才能规范。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拔河比赛,我在赛前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有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啦啦队员”,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五、班主任要多鼓励,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和宗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爱好,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育者:“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班级中会有这样一类学生,对班级活动与班级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学习成绩不佳,这一部分群体被成为“后进生”或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尤其要讲究工作方法,少批评,多肯定,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坏的。“相信能的人就会赢”(爱迪生)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有多高,学生的进步就有多大。只要我们坚信“没一个孩子是坏的”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会很容易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当学生本人和他的老师真的相信“他能行”时,他真的就能行(即使原先“不行”)。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能轻易地给学生扣上一些坏的帽子,也不能把一些心理问题盲目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否则,学生很有可能会真的向坏的方向发展,或者还会出现“脸上刺字”、“儿子杀母”的悲剧。所以,在班级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创造能取得成功及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鼓励声中成长。
我认为: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学生参与,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严以律己,以爱育人,善于鼓励和表扬,积极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集体荣誉感,约束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能使班级成为一个严谨、文明、团结和向上的集体。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变成美好的明天”,这是歌曲《爱的奉献》中的一句歌词,也是社会的共同心声。我们这个世界应该是充满“爱”的天堂,人与人之间需要“爱”;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爱”;人与动、植物之间需要“爱”;人与世间万物皆因“爱”而相互依存,这里所说的“爱”是广义的,是一种无私的关心和关爱。
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执教至今已经有十多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稚嫩而天真的目光,一张张倾心专注的面孔,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和宏伟的殿堂,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发出的璀璨之光,照亮了一片清清纯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形象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精心创建有个人风格的班级工作体系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选择吸收谈人的成功和经验,从学校的班级实际出发,努力创建有自己特色的班级管理体系。
(一)班干部竞选制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个运转良好的班委会,可以有效减少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管理效能,班主任在班级中就能做到运筹帷幄,得心应手。我经常是通过仔细观察,把那些责任心强,对班级工作积极热心,版内同学比较信服的学生班干部的后备人选,有意识地把一些任务交给他们,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试用后,在适当时在全班宣布。通过这种方法把优秀的学生吸纳进班干部队伍中来,从而为今后的班级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班级财产责任到人,采取学期承包制
把教室的玻璃、开关盒、前后门、桌凳、电脑柜等责任到人。班主任定期组织检查,努力营造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氛围。
(三)组织学生自制班级公约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就要求学生,每人在抽屉中准备一个塑料袋把自己平时的垃圾装进去,课间时扔进垃圾箱,决不允许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小组之间互相监督,以此,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四)班规落实要持之以恒
班规的制定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持之以恒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班级内部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制,使班规落到实处,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寻找“双差生”的闪光点,多与他们交流谈心。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采用赏识教育与差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学习态度。
四、教育学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开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指责那个,而对于班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却轻描淡写或只字不提。我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才能规范。每周班会课时,我都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如拔河比赛,我在赛前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有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这场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非常卖力,“啦啦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啦啦队员”,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五、班主任要多鼓励,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核心和宗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爱好,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谆谆告诫教育者:“在你的冷眼里有瓦特,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班级中会有这样一类学生,对班级活动与班级工作热情很高,但他们学习成绩不佳,这一部分群体被成为“后进生”或是通常意义上的差生。对于这部分学生,班主任尤其要讲究工作方法,少批评,多肯定,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坏的。“相信能的人就会赢”(爱迪生)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有多高,学生的进步就有多大。只要我们坚信“没一个孩子是坏的”那么,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会很容易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当学生本人和他的老师真的相信“他能行”时,他真的就能行(即使原先“不行”)。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能轻易地给学生扣上一些坏的帽子,也不能把一些心理问题盲目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否则,学生很有可能会真的向坏的方向发展,或者还会出现“脸上刺字”、“儿子杀母”的悲剧。所以,在班级工作中,要为他们提供、创造能取得成功及自我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在鼓励声中成长。
我认为: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学生参与,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领作用,严以律己,以爱育人,善于鼓励和表扬,积极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集体荣誉感,约束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就能使班级成为一个严谨、文明、团结和向上的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