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作者】 杨玉清

【机构】 甘肃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关键词: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 课堂效果  探究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的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启发式教学中,良好地把握学生学习的“情趣”便成为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根基。实践证明:一个人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近年来,我在启发式教育理念的指导及“以趣引知”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情趣课堂
  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必然会伴随着情感。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是不可分割、联系着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情趣教学,营造成情趣课堂,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景,谈话质疑。
  情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就这一点,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深析教材的前提下创设良好的谈话情境导人新课,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它会在学生从情趣向实践、探知、获取知识起到桥梁的作用,激发学生有目的地去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人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运用动手实成,让学生释疑。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都给学生提供了初步动手实践的平台。恰当的选择知识点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乐中学,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实践及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动手实践可使学生置身于运动中,强化感知,进而把外部的动态过程内化为动作思维,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深化教材的数学活动课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向学生质疑:“哎呀!刚才老师忘记点上圆心了,这可怎么办?同学们,你们能帮助找一找吗?”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很多学生还跑到黑板上仔细地寻找,只是结果一无所获。为了给学生一个操作实践的平台,我给每位学生一张圆形纸片,要求学生模仿在黑板上的情形,用一切可用的工具找出圆心……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直径、半径、周长,而且还了解了在圆内所有的线段中直径最长,圆心就是直径的中点等知识。
  (三)开展情趣活动,让学生解疑。
  教学实践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简单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猜测、去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活动验证自己的猜想,构建知识体系。有人曾经指出:“游戏是最好的教育,是儿童时期的一件原则性的人事。”实践证明,游戏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本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生为本”原则。让不同起点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既让尖子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又让潜能生“吃得了”。使全体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里个性得到尽情展示,每个学生都会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让中等生上台表演,让潜能生说过程,让尖子生归纳总结。人人都可得到老师的肯定,潜能生身上的“星星之火”也会成为他们初升的“太阳”。
  二、练就情趣教师
  课堂是实施教育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用创新思维占领课堂是时代的呼唤。是一场全面达到素质教育目标并使之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攻坚战,也是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深化的必由之路的话,那么,教学改革的实施者一教师就是阵地上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与学生学习及全面发展息息相关。有人曾经调查指出:平等和谐的课堂有利于开放学生心中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生关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应有广阔的胸怀,和学生和平相处。亲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各种想法。也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心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这点需注意以下几方面:①不得偏爱优等生而忽略潜能生,做到公平公正无私心;②不能高高在上而不亲近学生,应平易近人、和蔼可亲;③“教学相长”。不专横武断,应深入学 生,做到虚心接受学生的各种意见及建议。
  (二)课堂教学语言风趣、精炼、简明扼要
  “学生不喜欢语言层次不清的教师上课”。试想,一个教师在讲台上说得“津津有味”,而下面的学生却作昏昏入睡状态,教学有何效果可言?为此,教师进课堂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事先精心准备,所以,作为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①必须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课间能做到语言风趣、精炼、简明扼要;②善于总结知识间的链接点;③不应以达到“风趣教学”为目的而开一些“低级趣味”的玩笑或以挖苦学生为代价,时刻以“授业、解惑”检验自己的言行。
  (三)课外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空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为此,教师除了在课堂40分钟要效率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
  1.教育学生时多说真心话
  学生有学生群体的特点,也有其个体的特点,思想处于可塑型阶段,思维处于逐渐成熟的过程。教师教育(下转第53页)(上接第79页)学生时不要强加意志,不要简单说教,用大道理训斥人,用规章制度震慑人,而要说内心话引导,谈真心话接近,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讲朴实生动的事例,打形象贴切的比方,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2.遇挫折时多说鼓励话
  有挫折才会有创新,“吃一堑,长一智。”教师积极引导,多说鼓励话,激励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学生交朋友时多说知心话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值得信赖的朋友、推心置腹的良师。因此,对学生要多说知心话,傲学生的贴心人。让学生觉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久而久之,关系就会相当融洽了,进而在课堂教学时才会有兴趣所向,激情高涨。   
  《学记》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培养祖国的新一代主人的高度,必须勤学苦练,成为“善教者”,只有这样,才能“师逸而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