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校企合作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

【作者】 许维举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以及地方中专转型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省民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 应用型人才 培养 教育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以及地方中专转型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省民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在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
  1教育目标和企业利益相悖
  但是,在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最大的阻滞,就是企业出于经济效益因素等方面的考虑,对参与学校建设、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和企业利益关系的差异,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属公益性质,而企业更多的是追求经济利益。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行业管理规范和质量安全角度考虑,生产质量监管严格,学校学生到生产一线可能会带来质量安全风险;二是企业从竞争和商业保密角度考虑,其关键技术、参数、经营方式等涉及到保密问题,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训的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完全留在实习单位工作,这就增加了泄密的风险,因此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三是很多企业缺乏足够的生活设施,无法解决学生实习期间住宿和吃饭问题,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和安全问题也是企业不愿意承受的负担;四是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形式跟不上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导致了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科学构建中专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是一项复杂、系统、综合的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协调,才能有效促进中专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2充分重视企业利益是基础
  校企合作中,不仅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充分重视企业的合理愿望和利益,包括得到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现有员工、联合解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难题,提升企业形象等,这样才能奠定校企合作的扎实基础。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要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依据企业真实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行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下,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对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设计学习情境及学习项目,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术课教学贯穿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之中,通过与企业密切联系,让学生早期接触岗位、接受职业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实践,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
  “双师型”教师是中专院校和企业达到双赢的中介,建立一支既能引导学生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又能为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师队伍,是行业企业发展和中专院校进步的根本保证。因此中专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职业技能,还要掌握中专职业教育规律,能够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要调整中专教师引进模式,拓宽引进渠道,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理论探索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的基层科技人员担任教师,同时通过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开发工作,使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整合并上升到一定高度。
  5校企合作对于推进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我校领导和各教学单位、各有关部门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它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来抓。按照于果董事长关于“三个落实”的指示精神,遵循国家和江西省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的总体要求,校企合作办拟定了我校《校企合作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本着“目标明确,注重实效”的原则,将考核指标体系分为校外实践教学、企业导师、订单教育、行业学院、工作效果等五个一级指标和细化的十二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都有明确的主要观测点和指标说明。指标充分考虑到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学院的各自特点,分类细化,务求量身定做、切合实际、切实可行。考核办法的实施必将对我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产生强劲的促进作用。
  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各二级学院的校企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两三周来,就与数家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或协议。如,汽修班与上海五菱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机电班与青岛海尔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烹饪班与陶然居和荣华酒店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服装班与多家相关企业签订了校企业合作协议。各教学单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目的,把校企交流与合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教学与社会、行业、企业需要更紧密地结合,一些学院请企业导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请进来”的同时,各学院还积极地“走出去”,到各合作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我校实习学生的评价,听取企业对学院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有的专业班还前往相关的兄弟院校,与高校同行共同交流、切磋创新创业教育,为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现场考察,就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实训教学、校企合作、双师型队伍建设、学生竞赛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校企合作的活跃开展,正在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产生积极的激活和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3(01) 
  2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04) 
  3 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 职教论坛. 2011(12) 
  4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03) 
  5胡艳曦,曹立生,刘永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 2009(01) 
  6张俊珍,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育“双赢”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