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体育课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作者】 谈建东
【机构】 甘肃省舟曲县坪定乡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关键词:体育 主体性 激励 评价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里,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发展体能,有的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展示自我。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创造、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一、改善体育课的学习气氛
体育课上,在建立“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模式中,还需改善体育课的学习气氛。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枯燥的教学气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改变教法,穿插新颖的教学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男女生爱好的不同,适当穿插授球、健美操、手球,体育游戏等内容,能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维持课堂学习气氛的有效方法。在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不同的爱好进行活动,这样的自选练习,将兴趣、爱好一样和性格相近的同学吸引到一起,他们在锻炼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暴露自己的弱点,也善于主动请教和改进动作,形成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者虚心主动,教者热情耐心的帮教学习气氛,达到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课的基本部分可以穿插一些健美操的优美动作,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认真学习。在课的结束部分还可以穿插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机活泼,是广大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维持课堂学习气氛的有效方法。 在体育课中,学生的情绪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效果就好,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及各类教材的特点,正确选择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游戏的时间、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对低年级游戏比赛时间要稍长一点,约在13~15分钟左右,运动量要小,学生的平均心率100~130次/分为宜。高年级约在10分钟左右,运动负荷相应增大,学生的平均心率120~140次/分为宜。总之游戏的密度,运动负荷都不宜过大,不要因学生情绪高涨而故意增加次数,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影响 课堂气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善教的“势能”是来自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而增大。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教师主导性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一个高素质善教者的体现。因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序、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致体现在:讲解示范、熟知学生、熟知教材和明确导为主线等方面。
三、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改教学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在课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一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开展得如何,对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往常规的热身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样的热身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可以使学生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但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热身的要求(时间、安全、活动关节的顺序)、目的,然后由学生选定热身的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由各小组自行组织实施,学生可以创编热身操,也可组织游戏。教师这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愉快的热身,并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热身时便发挥出主体作用。其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为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投掷教学中,根据投掷动作让学生摸索,自己动手制作“响炮”、“纸球”、“纸飞机”、“沙包”等,在接力跑中让学生用废旧报纸自制“接力棒”、以及硬纸板做飞碟、用易拉罐做哑铃……
四、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抓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学生对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学生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展示、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奖励等,学生参加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表演及比赛活动情况,其他能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趣、进步的资料。指导学生做好评价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为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也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形式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突破或摒弃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足够重视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词:体育 主体性 激励 评价
新课程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里,有的是为了掌握技能,有的是为了发展体能,有的则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展示自我。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为每个学生创造、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一、改善体育课的学习气氛
体育课上,在建立“自学──解疑──精讲──演练”的模式中,还需改善体育课的学习气氛。教学气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枯燥的教学气氛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摇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改变教法,穿插新颖的教学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男女生爱好的不同,适当穿插授球、健美操、手球,体育游戏等内容,能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是维持课堂学习气氛的有效方法。在课的开始部分,让学生自由组合,选择不同的爱好进行活动,这样的自选练习,将兴趣、爱好一样和性格相近的同学吸引到一起,他们在锻炼中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暴露自己的弱点,也善于主动请教和改进动作,形成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者虚心主动,教者热情耐心的帮教学习气氛,达到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课的基本部分可以穿插一些健美操的优美动作,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认真学习。在课的结束部分还可以穿插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机活泼,是广大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维持课堂学习气氛的有效方法。 在体育课中,学生的情绪高,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效果就好,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教学任务及各类教材的特点,正确选择游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但是游戏的时间、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特点进行合理安排,对低年级游戏比赛时间要稍长一点,约在13~15分钟左右,运动量要小,学生的平均心率100~130次/分为宜。高年级约在10分钟左右,运动负荷相应增大,学生的平均心率120~140次/分为宜。总之游戏的密度,运动负荷都不宜过大,不要因学生情绪高涨而故意增加次数,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影响 课堂气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善教的“势能”是来自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而增大。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教师主导性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一个高素质善教者的体现。因此,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序、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根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大致体现在:讲解示范、熟知学生、熟知教材和明确导为主线等方面。
三、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改教学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在课的各个部分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一堂体育课的热身活动开展得如何,对课堂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往常规的热身活动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这样的热身活动有目的、有组织,可以使学生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但经常这样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厌倦,也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出热身的要求(时间、安全、活动关节的顺序)、目的,然后由学生选定热身的组织形式和练习内容,由各小组自行组织实施,学生可以创编热身操,也可组织游戏。教师这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愉快的热身,并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热身时便发挥出主体作用。其次,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为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可以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投掷教学中,根据投掷动作让学生摸索,自己动手制作“响炮”、“纸球”、“纸飞机”、“沙包”等,在接力跑中让学生用废旧报纸自制“接力棒”、以及硬纸板做飞碟、用易拉罐做哑铃……
四、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在抓结果评价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内容包括:学生每学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学生对自己“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教师、家长、同学对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评价,学生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展示、比赛等方面的成绩、奖励等,学生参加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表演及比赛活动情况,其他能反映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情趣、进步的资料。指导学生做好评价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为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同时也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形式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随时反馈和有学生参加的评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总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作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和组织体育课堂教学,突破或摒弃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足够重视的弊端,充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