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怎样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
【作者】 朱汉菊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凤山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口语交际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口语交际对我们来说,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组织活动中的口语交际,是围绕一定的中心话题在特定的环境里,围绕特定的话题,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面对面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交际课中,存在很多问题,有时还会感觉无从下手。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通过初步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一、师生角色转换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即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独角戏,或教师与某几个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问有答、有评有论、有说有议,这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如上口语交际“二十年后回家乡”时,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在学生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二十年后回到家乡,家乡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会变得怎么样?父母会变得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特点,有重点的介绍。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种主动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入了交际情境,就可以自然地引导、调控交际过程,使学生及时回到预定的目标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
二、多种方式提高交际参与度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为例,他执教《打电话》: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取消,而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为当天下午上山做相关的准备。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学生们在比较了各种方法后,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于老师就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这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需求,淡化了学生们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学生们不觉得这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学生、社会生活中,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进行着平等的交往和沟通,他们觉得自己完成的,只是一个生活任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度,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滥竽充数》这寓言具体故事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样”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
三、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口语训练而轻交际指导。不能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等交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要迅速、准确地指出,并启发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多听、多记、多练,不断规范化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大方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纠正不良的习惯,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四、恰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评价要突出激励性。小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有的兴趣浓厚、善于表现,有的胆小内向、缺乏自信。无论哪类学生,都需要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交际能力弱的学生,要悉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哪怕只是取得了点滴的进步和成绩,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当然,表扬和赞许并不是无原则的,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使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概括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相对模糊的赞扬。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感性的语言,如,“棒极了!”“你说得真好!”“老师都听入迷了!”“听了你的介绍老师,好像也来到了那个迷人的地方!”可以采用:针对性评价。也就是抓住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一些具体语言现象进行表扬,这样的评价比较具体,可以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使说者和听者都能获益。如“说得清楚明白!”“说得通顺!”“说得具体!”“说得生动、形象!”“你能用‘谢谢’,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当然,在进行针对性评价时,还要讲究时机和场合,使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正确、准确,这样评价会更具有实在意义。还可以采用对比式评价。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以往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发掘出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愿意与老师沟通。如,“进步真大呀!”“老师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你,继续努力哟!”
总之,小学课堂中要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得到锻炼,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放手让学生去说,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给予点拨和纠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点燃孩子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
一、师生角色转换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即人与人之间口头语言上的接触交流。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师生间、学生间的说、问、评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独角戏,或教师与某几个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问有答、有评有论、有说有议,这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如上口语交际“二十年后回家乡”时,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在学生搜集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二十年后回到家乡,家乡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会变得怎么样?父母会变得怎么样?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特点,有重点的介绍。这样一来,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种主动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很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入了交际情境,就可以自然地引导、调控交际过程,使学生及时回到预定的目标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
二、多种方式提高交际参与度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为例,他执教《打电话》: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取消,而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为当天下午上山做相关的准备。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学生们在比较了各种方法后,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于老师就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这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需求,淡化了学生们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学生们不觉得这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的家庭、学生、社会生活中,与同学、老师或其他人进行着平等的交往和沟通,他们觉得自己完成的,只是一个生活任务。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度,把表演、游戏、角色扮演等引进课堂,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交际的兴趣。例如,《滥竽充数》这寓言具体故事性和趣味性。我在教学之后,让学生把“南郭先生逃走后会怎么样”来续写这个故事,写好后再修改,再让学生上讲台说故事,看谁编得好,讲得好。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讲故事,积极性特别高,说得也特别好。
三、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技能
在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口语训练而轻交际指导。不能忽视对口语交际时的情感、态度和文明用语等交际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语言要规范,落落大方,文明有礼。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要文明礼貌。老师规范化的语言是学生习得的规范化语言的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化,语言要简洁、生动,表达要清楚明白。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对学生在说话、交际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表达不清楚时,老师要迅速、准确地指出,并启发学生用规范化的语言来表达。尽量开拓规范化语言的环境,积累语言。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途径,多听、多记、多练,不断规范化语言,并在交际中应用。提醒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讲文明礼貌,指在交际时举止要大方有礼。在训练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肢体语言,纠正不良的习惯,与人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四、恰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评价要突出激励性。小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有的兴趣浓厚、善于表现,有的胆小内向、缺乏自信。无论哪类学生,都需要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交际能力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交际能力弱的学生,要悉心呵护他们的自信心,哪怕只是取得了点滴的进步和成绩,都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当然,表扬和赞许并不是无原则的,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激励技巧,使表扬和赞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采用:概括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的、整体的、相对模糊的赞扬。评价时可以采用一些较为感性的语言,如,“棒极了!”“你说得真好!”“老师都听入迷了!”“听了你的介绍老师,好像也来到了那个迷人的地方!”可以采用:针对性评价。也就是抓住学生语言表达中的一些具体语言现象进行表扬,这样的评价比较具体,可以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使说者和听者都能获益。如“说得清楚明白!”“说得通顺!”“说得具体!”“说得生动、形象!”“你能用‘谢谢’,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当然,在进行针对性评价时,还要讲究时机和场合,使评价不仅具有针对性,而且正确、准确,这样评价会更具有实在意义。还可以采用对比式评价。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以往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发掘出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更加愿意与老师沟通。如,“进步真大呀!”“老师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你,继续努力哟!”
总之,小学课堂中要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得到锻炼,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放手让学生去说,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给予点拨和纠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点燃孩子情感与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