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
【作者】 李生旺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李家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政治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和结构。运用导入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政治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创造能力以及其它综合素质,最终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然后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国家对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教学来实现。因此,很多国家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我国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缺点,按照新课程中的标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即只注重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记忆、掌握和运用,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效率的,机械性的学习还会使得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失去兴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予以重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再以自身和教材为核心,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创造更加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也有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有所偏差。他们的课堂过于花哨,看似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实则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比如导入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2.1导入教学法
导入教学法是在课堂的开始引入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的成功导入可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中政治教学。它主要包括直观导入法和新闻导入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播放一段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视频,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所需学习的内容,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便会细细研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来验证视频中所播放的内容或在观看视频时所产生的疑问。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事半功倍的提高学习效率。
(2)新闻导入法 新闻导入法是在传统的高中政治学习中引入新闻内容,使枯燥的政治学习变得真实、生动。这种导入教学法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突出了政治内容真实且富有时代感的特点。
2.2实践教学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为团队协作和自主创新。这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和课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践教学法一般有合作表演法、小组辩论法、社会实践法等。
(1)合作表演法 合作表演法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配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牢固的掌握了政治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表演能力等。
(2)小组辩论法 小组辩论法是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将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比赛。在准备辩论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论据。辩论过程中,每一方辩论小组应用所搜集知识反驳另一方,并提出新的观点。辩论结束后,在教师的总结评论下,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社会实践法 教师给定学生一个与社会实践或者现实生活有关的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得学生对课堂上所学政治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出新观点。这种社会实践法在实践中强化和拓展了政治课本中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3 总结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接班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是对传统高中政治教学的巨大冲击,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要按照新课程改革中的标准,解放传统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国培养出质量过硬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崇宇.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3,(11):367.
[2] 贾跃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2):10.
[3] 韩国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3,(14):12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国家对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教学来实现。因此,很多国家对教育进行了改革。我国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缺点,按照新课程中的标准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来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即只注重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记忆、掌握和运用,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效率的,机械性的学习还会使得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失去兴趣。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予以重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培养对政治学习的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再以自身和教材为核心,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创造更加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也有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有所偏差。他们的课堂过于花哨,看似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实则分散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注意力,反而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性。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比如导入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
2.1导入教学法
导入教学法是在课堂的开始引入与课堂学习内容有关的事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课堂的成功导入可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高中政治教学。它主要包括直观导入法和新闻导入法。
(1)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以在课堂的开始播放一段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视频,学生们直观感受到所需学习的内容,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便会细细研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来验证视频中所播放的内容或在观看视频时所产生的疑问。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事半功倍的提高学习效率。
(2)新闻导入法 新闻导入法是在传统的高中政治学习中引入新闻内容,使枯燥的政治学习变得真实、生动。这种导入教学法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通过生活实例突出了政治内容真实且富有时代感的特点。
2.2实践教学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为团队协作和自主创新。这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老师和课本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践教学法一般有合作表演法、小组辩论法、社会实践法等。
(1)合作表演法 合作表演法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并配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不仅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也得到了提升。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牢固的掌握了政治理论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表演能力等。
(2)小组辩论法 小组辩论法是教师根据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提出辩论题目,将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比赛。在准备辩论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论据。辩论过程中,每一方辩论小组应用所搜集知识反驳另一方,并提出新的观点。辩论结束后,在教师的总结评论下,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社会实践法 教师给定学生一个与社会实践或者现实生活有关的课题,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得学生对课堂上所学政治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出新观点。这种社会实践法在实践中强化和拓展了政治课本中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研究、探索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
3 总结
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良好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接班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是对传统高中政治教学的巨大冲击,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都要按照新课程改革中的标准,解放传统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为目的,为我国培养出质量过硬的一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崇宇.高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3,(11):367.
[2] 贾跃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12):10.
[3] 韩国生.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3,(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