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简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声壮

【机构】 山东省长岛县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在交流中打开思维,达到学习的目的,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改以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初中各科目的学习中得到广发的应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执行过程也充分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较为宏观的综述,以期对日后教学活动起到启发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思想品德教学;习题课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在运用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只有将积极部分保留下来,将问题展现出来,才能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的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具体分析为如下几点:
  (一) 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为实际应用
  根据初中教材设置情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多是围绕学生生活,符合青春期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内容,贴近现实,侧重于对学生素质进行提升。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真切得到教育。例如,在讲到如何尊重他人的时候,小组同学,或前后桌形成的单位,可以讲讲自己在课上课下的小故事或小摩擦,真正领会尊重的意义。
  (二)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较于教师一人承包课堂,不停地解说或者提问,小组合作学习将主动权充分的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足够的联想,毕竟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因此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发现教材与生活的对应,更加相信或者说理解教材内容。一般讨论也会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学生处于一种相对活跃的状态,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减少跑神的发生。
  (三) 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递知识以外还有更为重要的育人工作。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所想,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进行解答,并引导学生逐渐放弃一些负面的或者错误的情绪。正如在讲到男女同学的友谊的相关内容时,如果班里真的出现早恋的问题,老师要能够发现,并在不经意间进行引导。因此,只有学生充分表达,才能够充分暴露他们真实的思想。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运用中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如下两方面问题:
  (一) 组员分工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时的分组都会采取就近原则,也就是竖排的一小组或者是前后桌,也会偶尔出现按男女或者单双号的划分,但是很少见。在一般分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回答问题的同学总是会固定在几名同学身上,很多情况下,小组讨论只是为了给教师一个答案,这就产生了回答问题的集中为平时表现比较活跃的同学,思考问题的集中在组内成绩较为优秀的同学,相当多的同学充当的是旁观者的角色,对讨论未作出贡献。这样的小组讨论往往会流于形式,看似热闹的讨论实际上成为学生在课堂闲聊的绝好机会,不爱发言的同学仍然选择沉默,教师爷无法洞察他们的想法。
  当然,指出就近分工的不足并非支持教师对学生进行大范围跨度的分组,分组范围过大或者距离过远,小组合作学习仍然无法达到效果的。
  (二) 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在新课课堂上
  现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主要集中于新课的课堂上,在习题课以及课后复习课上很少使用。事实上,在习题课上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讨论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教师在习题课上采取“一言堂”的模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没有丝毫思考的时间,往往在课堂上接收的是超负荷的知识点,很难以消化,通常情况下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课下理解,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则选择放任不管,这也就造成了学生成绩的分化,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能够将课时拉长,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想透也就记住相应的知识点了。
  三、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运用策略的一些思考
  基于以上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做了相应的策略思考:
  (一) 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因此要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认为既然小组合作课是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就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减少干预,实际上教师还是要起引导作用的,包括主题的引导,以及组员分工的引导。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不限制分组,但做出由教师决定谁来回答问题,或者在小组汇报完毕后随机点某位同学讲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
  (二) 教学中多方面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
  上文已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主要集中于新课的学习,实际上,思想品德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够分清善恶美丑,能够明白在生活中要怎样做人,最终落脚点是实践。因此,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运用在习题课与课下。小组讨论可以在课下进行,课堂展示,这样能够充分打破分组的就近原则,平时兴趣比较相同的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小组,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能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学生对一些事物大概的看法。进而在教学之余加深对班级的了解,改进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普遍,已经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显现出来,也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教学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些偏差,或者暴露出一些未曾设想到的问题,想要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我们打破模式,积极探索,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发挥到最优状态。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用现有的理论指导实践,又用教学实践来补充教学理论的过程,因此,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要不断的探索,不拘泥与既有。
  参考文献:
  [1]谢喜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17-27.
  [2]姜来军.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中考教师版,2014,(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