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英语教学生活化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 卿小霞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社会需求和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语言运用的重要性,为更好的体现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我们一直寻求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让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生活化 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在生活中运用、交流、表达,才是一种活的语言。五彩缤纷的生活既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英语教学要与生活融为一体,要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英语去交流、表达。因此,英语教师只有让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一、教材处理生活化,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亦是我们的教学之本。《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语言的运用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要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所须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自然,快乐,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新版PEP英语教材在编排教学内容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注重生活化,也注重了实际场景的创设,让学生将英语和生活中日常遇到的事情相联系。比如:起始年级从文具类、身体部位、颜色、动物、食物、数字、家庭、个人情况等等,这些内容都来自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如下表达方式:“Hi,my name is john.” “I'm from America.” “I am twelve.” “I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He likes watching TV.”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好课本内容后,我们可以把书本内容引伸到学生的校园、校外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体验,以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和服务于生活的目的。比如,学生学了In the Park,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谈 In the School, 学了描述My Bedroom, 就让他们学着描写My Classroom。当学生学了一定量的关于食物的名称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类,哪些是healthy food.,哪些是unhealthy food。通过这些基于生活的话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情景生活化,营造运用语言交流的环境。
  情境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大亮点。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动的整合,要求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使课堂充满情趣。要使小学生能更有效地学好英语,英语课堂教学应多创设具体、多元化的学习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进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但学生只学习不运用,我们的教学也是失败的。因此,教师只有通过创设情境,结合表演,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中快乐、活泼地学习,从而达到运用的目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如我在教语言点“When do you…?”时,要求学生相互采访一天的生活,采访本组,采访邻组,采访朋友;在教语言点 “What does she do?”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父母的职业,或者自己的 “dreams”。这样,学生们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在很短时间内,便掌握了语言,巩固了短语,真实运用了语言,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语言情境,给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平台,把英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语言生活化,课堂生活化。如在学习食物一课中的“CanIhelp you?”句型时,事先摆好一张桌子,在上面放些实物图片,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对话和示范。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自然习得语言的表达意图;在练习时,让学生两两结伴购物。在生活化环境下,课堂成为交际性场所,言语性课堂,具有了真正的交际性质,其效果不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搭建运用语言的平台。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应努力走进生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不管是语言学习阶段还是运用语言阶段,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活动,让英语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操练语言,并在实际使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家是学生最熟悉、最温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员、职业、家具等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教学内容。每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进行拓展。如,让学生带着家人的照片来学习家庭成员,他们很愿意主动学习与表达,并互相进行交流。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 “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eacher” ,“ This is me” 等。又如,让学生简单的描述自己的房间或家。“Welcome to my home. This is my bedroom. This is my father’s study. And this is our kitchen.”等。在教水果这一课时,除了学习课本上原有的apple, pear, orange和banana,grape外,我还增加了在超市常见的lemon, peach,  mango,  watermelon,  strawberry, 和pineapple,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图片,让学生看了浮想联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我制作了一个表格,What do you like? What does your mother/ father/ grandma/ grandpa like? 然后让学生回家调查,再回到课堂作报告。走向社会去体验、感受、创新,回归学校总结、评价、提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思路。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在生活中得以延伸,课堂与生活距离的缩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中,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学到了语言,学会了交际。
  四、作用设置生活化,扩展语言运用的外延。 
  交际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能够使用英语,能用英语交流。因此,通过设计趣味地课外作业,实现英语生活化。例如,在“My new room”一课后,我让学生用画笔设计自己的理想之家,然后用英语标出“家”中物品的名称,并用英语作简单的介绍。这样的活动,由于活动内容和形式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又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水平, 才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享受到“用中学,学中用”的愉悦。
  其次,还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每天坚持听读课文录音,并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收集、摘抄英文商标、中英文广告、标牌等,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或教师帮助学生配对,让学生创造性地改编对话或排演短剧,编辑一些英语小报等,这样不但使语言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能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之,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 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为了培养小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我们必须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为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秦益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