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以生为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作者】 徐 红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必然取向,课堂教学应实现的价值不仅是知识和能力,而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进而获得全方位的提升。英语新课标从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要从“知识、技能、情感、策略、文化”五方面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它强调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运用。对于一直从事英语教学的我来说,头疼的问题是:课堂上教师激情飞扬,学生们看起来在老师的“导演”下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讲得够“精”,练得够“多”,但内心热爱英语的学生越来越少,不少学生慢慢地开始放弃英语。如何让他们真心热爱英语课,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去享受英语学习呢?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生命的发展,教育的基本动力最重要的资源来自生命,教育的核心过程发生在生命活动之中,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生命。”它提出遵循自然,尊重生命,从人的生命的角度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原始学习欲望。与之相对应,教师的核心能力应由以前的如何教变成“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变接受为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变个体学为合作的学。基于这些认识,我开启自己的教学实践----相信学生,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整合教材,我选择我喜欢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材只是教学的介质,它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它还应该是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利用各自的生活实践,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人教版英语新教材每个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section A教学本单元的基本语言结构和词汇,section?B有扩展的词汇及表达方法。虽然教材编写科学,但是由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不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先天差异,经过师生商讨后,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单元知识内容的整合和适当删减,或调整进行的顺序,重在构建学科体系。正如著名的英语教授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任务驱动,享受英语学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味参与之乐、成功之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智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现实生活和教材的内容,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时刻“生活化”英语,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每个教学内容前,我们要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前置性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单词感受课可以围绕将读单词(看汉语意思,根据音标读出,划分出音节,出字谜),以及生活中的单词,锻炼学生的联想记忆能力。读写课的前置性任务可以是让学生找出同一话题的英语文章大家分享,或让学生从现有语言材料中找出重要词组和句子,模仿造句,或仿写文章上课展示,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法敏感性和归纳能力上想办法。听说课可以让课堂变身为一个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秀场,可以是异国卖场,影院,餐厅等,游戏或表演。学生们感受生活中的英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所收获。反思课则可以布置分小组出题,出游戏,小组评讲试卷或主持竞赛等任务。只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把成长看成是一种快乐,是自己的内在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更强烈更持久的自尊、自信和求知欲。
合作学习,一切皆有可能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而且生生互动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任务;其次,让小组成员明确角色定位。我们首先改变了学生排排坐的形式,而以小组团坐的形式安排座位,教室的中间空出一个“舞台”,学生主持、读书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游戏竞赛等已经成为课堂常规。而这个舞台成了学生们快乐学习,不断展示、超越自己的成长空间。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完成基础知识的归类整理外,学生还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方式下进行学习,其所得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本身,因为合作探究这一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愉悦的合作所带来的精神享受等都是知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
长远规划,变“学会”为“会学”
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我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更多地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体验—感悟—提升”这一进程。现代课堂要求我们还学习的权利以学生,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运用、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完善人格,教学过程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形态。在整体目标的把握上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学科的系统性,做出长远和整体规划。对每节课的进程把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及兴奋点进行调整更新,既允许学生有“犯错误的机会”,又有“带着许多不完善成长的机会”。重视学生自身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这种感悟是学生发展思想与智慧的有效途径,而感悟本身就是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思想、智慧,它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已经悄然改变。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学生自身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过程、互动交往过程和沟通合作过程,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军. 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J ] . 教育研究,2004(5)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莉 张焱 《主体性教育之再思考——有生命才有主体性》[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第12期.
生本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生命的发展,教育的基本动力最重要的资源来自生命,教育的核心过程发生在生命活动之中,教育最终和基本上依靠生命。”它提出遵循自然,尊重生命,从人的生命的角度来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原始学习欲望。与之相对应,教师的核心能力应由以前的如何教变成“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变接受为探究,变被动为主动,变个体学为合作的学。基于这些认识,我开启自己的教学实践----相信学生,小立课程,大作功夫。
整合教材,我选择我喜欢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材只是教学的介质,它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而不是课程的全部,它还应该是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利用各自的生活实践,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人教版英语新教材每个单元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section A教学本单元的基本语言结构和词汇,section?B有扩展的词汇及表达方法。虽然教材编写科学,但是由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不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先天差异,经过师生商讨后,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有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单元知识内容的整合和适当删减,或调整进行的顺序,重在构建学科体系。正如著名的英语教授龚亚夫先生所说,“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会;会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任务驱动,享受英语学习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味参与之乐、成功之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智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现实生活和教材的内容,依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时刻“生活化”英语,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每个教学内容前,我们要留出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前置性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自主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单词感受课可以围绕将读单词(看汉语意思,根据音标读出,划分出音节,出字谜),以及生活中的单词,锻炼学生的联想记忆能力。读写课的前置性任务可以是让学生找出同一话题的英语文章大家分享,或让学生从现有语言材料中找出重要词组和句子,模仿造句,或仿写文章上课展示,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法敏感性和归纳能力上想办法。听说课可以让课堂变身为一个个以小组为单位的秀场,可以是异国卖场,影院,餐厅等,游戏或表演。学生们感受生活中的英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所收获。反思课则可以布置分小组出题,出游戏,小组评讲试卷或主持竞赛等任务。只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把成长看成是一种快乐,是自己的内在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才会激发更强烈更持久的自尊、自信和求知欲。
合作学习,一切皆有可能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而且生生互动是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任务;其次,让小组成员明确角色定位。我们首先改变了学生排排坐的形式,而以小组团坐的形式安排座位,教室的中间空出一个“舞台”,学生主持、读书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游戏竞赛等已经成为课堂常规。而这个舞台成了学生们快乐学习,不断展示、超越自己的成长空间。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除了完成基础知识的归类整理外,学生还能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种方式下进行学习,其所得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本身,因为合作探究这一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启人智慧的思想和方法,合作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困惑与顿悟,以及愉悦的合作所带来的精神享受等都是知识、技能所不能代替的。
长远规划,变“学会”为“会学”
在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我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更多地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体验—感悟—提升”这一进程。现代课堂要求我们还学习的权利以学生,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运用、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感悟知识、完善人格,教学过程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形态。在整体目标的把握上我们要立足于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和英语学科的系统性,做出长远和整体规划。对每节课的进程把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及兴奋点进行调整更新,既允许学生有“犯错误的机会”,又有“带着许多不完善成长的机会”。重视学生自身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这种感悟是学生发展思想与智慧的有效途径,而感悟本身就是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思想、智慧,它还能促进学生形成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已经悄然改变。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了课堂主要的活动者,并在活动中领悟、学习并最终达到运用知识的目的。学生自身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过程、互动交往过程和沟通合作过程,进一步完善了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志军. 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实践[J ] . 教育研究,2004(5)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张莉 张焱 《主体性教育之再思考——有生命才有主体性》[J].科技教育创新中国科技信息,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