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提问

【作者】 薛慧莉

【机构】 甘肃舟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阅读 提问艺术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提问的技巧和问题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的原则
  (一)问题的设置要明确.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来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抓住重点引导学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文中的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路途中难以克服,但教学上又必须完成的任务。它是教学中的绊脚石,也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抓难点,体现了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来设置问题,就好像写文章要开门见山,简单利索。
  (二)问题的设置要具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阅读,并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师要抓住他们的心理特征,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激活他们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路。 这样,学生就能对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拓展,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这样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他们很自然地掌握文章的内容与中心,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问题的设置要具创新意识.
  一般的课堂阅读教学,提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出的问题复杂琐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设置问题的不全面,实际上是课堂教学改革失败的表现。树立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用少量且具有引导作用的主要问题来代替繁杂细碎的次要问题。主要问题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起主导和支持作用,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中,能从整体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提问技巧在语文课堂阅读中的作用.
  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教学提问艺术作用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提问手段,并逐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
  (一)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精心设计的新奇蕴疑的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提问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二)集中学生注意力。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呢?心理学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讨论,使课堂教学秩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但是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驶进。良好的教学提问艺术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
  (三)增进师生交流。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存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气氛下进行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且有效的就是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此,教师的教学提问就应注意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术,以保证师生交流讯道的畅通。
  (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掌握知识的标志之一,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所学材料转述出来,并能找到适应的例子说明相应的原理。”而教学提问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学生创造条件,通过提问活动,即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地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很好地锻炼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三、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问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找准提问的着眼点
  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围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课文、熟悉学生的状况,特别是找准问题的着眼点。例如以内容的关键处、对比处、含蓄处为着眼点,以作者写作目的、课文的题目为着眼点,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为着眼点。在这些着眼点处提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问要富有思考性
  过于复杂、困难的问题,学生都回答不了,只能由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表面上看来完成了提问过程,但其实是在学生的帮助下展现了一下教师的才智。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会养成学生不努力思考的习惯。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难倒学生,也不能让学生不动大脑,最好是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得到答案。要新奇、巧妙、有趣,只有新奇、巧妙、有趣又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紧紧吸引住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上适时适度且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让学生快速地把固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是正确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自己尽可能少讲一些,而以提问与指点来代替多讲。通过提问,提供给学生参与机会,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一个标准的示范。但是如果提问安排不妥,或者质量不高,泛滥成灾,不仅不能帮助教学,而且非常有害。教师要用循序渐进的、具有本质意义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得以发表观点,流露情感、锻炼表达。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