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动机”的归因探析

【作者】 赵焕文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韩店农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当前,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已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焦点。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弄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归因分析,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⑵,打造高效课堂,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
  在“新课改”的今天,受其影响,我们中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既有课堂教学方法及管理策略的改革,也有课程内容和形式及环节等方面的改革。“足球大课堂”就是用调整授课模式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体育动机⑶”的校本变革,它在我校的体育课堂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厌学”“偷懒”“怕脏”、“怕累”等“应付课堂”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足球大课堂 教学模式 激发 体育动机 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然而,在我们中职院校的体育课堂上部分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表现,令我们一线教师感到“困惑”⑷,例如我校2014年高一共有5个职业班,286名学生,男生146名,女生140名,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不良现象有:有不穿运动服的,小声讲话的,胡乱张望的,老师引领不做动作的,装病请假的,练习基本原地不动的,示范练习故意刁难老师和同学的,稍有难度的动作故意装作不会的,与教师的课堂要求不一致的,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等待观望的等等。这种现象在其它的体育课堂上也有,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也占相当的比例。无论老师讲什么内容,心不在焉的样子。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学生产生这种行为,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的教学局面,改变学生“行为失范”的现象⑸,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动机,一时成为我们体育教研组的难题。于是我们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把我校学生体育课堂上的这种“失范行为”和教师的“困惑”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学习行为活动方面进行个案研究。
  二、问题的分析
  1、从教学行为产生的过程分析原因
  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他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根据刺激情景和行为反应去推测。因此,只能从外显的行为或活动中去推测这种隐藏在个体行为背后的心理内部变化原因⑹。
  1.1 随堂调查学生,了解情况
  通过我们研究组连续几天在操场上每次随便选取一个正在上足球体育课的班级观察,访谈,发现,高二养殖2班,共52人,男生29人,女生23人,Z老师讲“足球击球的4种脚法和熟悉球性的素质练习”,这是一节足球启蒙教学,是足球个人技术的最基本的技术,必须掌握的一堂基础课,我们在旁边观察记录了这节课的学生的行为表现,具体是:见习生6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4人,见习理由是有病,身体不舒服;刚做完热身活动,有2名女生退下来休息,见我走过来一个欲走,但最后还是一起坐下来,一问便知是不舒服;老师在示范“脚内侧推球”是,有3名男生在捣蛋,说话,老师要求学生做动作时,大部分学生做出“懒洋洋”的架势,爱动不动;后来,老师要求学生分组练习,有一部分学生把足球踢得老远,不和队友老师配合的样子;我们把这几个学生随堂叫过来问话,大致是没兴趣,没积极性的缘故。
  1.2走访一线体育教师,探讨原因 
通过对我校8名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访谈发现:他们的教案反思里,有大部分是学生行为失范,有待加强管理方面的,6位老师有具体的管理方案和方法,3位老师认识到是学生体育动机缺乏的原因;我们进一步探讨,用心理学方面的归因理论进行分析⑺,最后和我们课题组认识一致: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动机是主要原因。
  1.3制定调查问卷,面向全体学生展开书面调查
  经过我们研究组反复修订,并效能检验后,制定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向我校1980名在校学生展开书面调查问卷,发放1968份(12人请假),收回1965份,回收率99.84,大于95,可以代表我校全体学生。过了2周,我们又做了第二次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答案数据统计结果一样,可信度很高,是我校学生心理的真实反应,我们研究组归类整理,统计分析发现:学生仍旧是缺乏体育运动动机所致,不爱运动的因素和课堂应付老师的学生比例很高。
  2、从教学效果折射出教育行动的质量有待提高
  各种行为所产生的效果与行为活动的质量有关系,所以,我们根据1908年被实践证实了的“耶基斯(R.M.Yerkes)----多德森(H.D.Dodson)定律⑻”里证实“动机的增强,有利于行为效果的提高”这一推论来说明:“足球大课堂”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的条件下,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行为去推测学生的“体育运动动机”的心理变化规律。
  2.1应付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
  通过问卷调查和与学生交流谈心沟通发现:我校有近一半的学生上体育课的心理是“课堂应付”,老师要求做什么运动,我就怎么运动,不求质量,调查问卷的3条和11题的测试结果很明确的说明了这一点;还有一部分学生是怕不上课学校会处罚的,这类学生中女生居多数。学生抱着这样的态度和求学动机,可以想象,运动的质量能提高吗?
  2.2应付家长义务和社会责任
  我们研究组对部分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家访发现:部分学生不爱读书,家长是尽义务强行让孩子坚持上学的,正是尽社会义务的,这样的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老师的课堂管理上都非常“困惑”,连日常行为管理都棘手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行为的质量能谈吗?
  总之,通过对我校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各种行为的分析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就是缺乏体育运动动机,没有内在动机的驱动力,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行为就缺少原动力。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
  美国前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院长斯蒂芬?考瑞(S.Corey)在1953年出版了《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详细的介绍了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原则、程序和方法⑼,结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在教育实践当中尝试性的采取的各种教育措施及方法,我们的思路是: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我们采用的是个案研究的方法,利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弄清楚学生课堂行为失范的真真原因,查明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缺乏体育运动动机的问题所在,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1946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Lewin)的《群体动力研究》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如果只凭个人的兴趣,就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实际工作者如不去研究自身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问题,就无法做出有条理、有成效的行动⑽。
  经过学校的同意和支持,我们在体育课堂上的多次尝试,我们得出的方法是:采用“足球大课堂”的教学模式,让“等待、观望、应付”一节体育课的这部分学生彻底转变观念,被动的接受课堂教学中,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动机”,为我们打造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
  “足球大课堂”在教育教学中的措施是:
  1.在授课的时间方面: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生理特征”,体适能的程度,运动能力,抗疲劳程度等,把课时从45分钟增加到90分钟的一个课时。
  2.在教学目标方面:除了增加教学大纲正常教学目标之外,我们实际增加了“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培养他们不怕累、不怕脏、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坚强的意志”,“热爱体育运动”,“热爱足球运动”,“保持积极的体育运动动机”等为我们的实际教学目标。
  3.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力集中程度,认识能力,记忆能力等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生理特征”明显的增多了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两节课的任务一节课完成。
  4.在课堂管理策略方法方面:虽然我们一直在加强体育课堂管理工作,但是收效甚微,特别是时间一长,和学生们熟悉之后,有的学生就嬉皮笑脸,爱动不动,怕脏怕累,或者嘴上说实际懒得动一下,女生尤为明显,相当一部分女生在体育课堂上是混日子,盼望着早点下课,在我们实行“足球大课堂”的教学模式之后,这种现象明显被制止住了,因为一节课的时间变长了,不像以前凑合一会就下课了。课堂上磨磨唧唧等下课的动机转移了,随着而来的是积极热情的体育运动动机。
  5.在学练任务方面:教学任务明显的加大,学练的时间增长了,学生的生理负荷增加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精心设计生理变化曲线,练习的密度和次数。合理安排训练量,确保完成学练任务的同时,保障学生体适能有效提高。
  6.在足球技术、战术教学方面:“足球大课堂”教学模式下更有利于战术的演练,技术教学的完整性。让以前刚演练几个学生就要准备下课,或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刚讲解完,还没有练习或加强恐固提高就下课的这种局面彻底扭转。这是我们体育同人更加清楚不过了。
  7.在学生意志、毅力、品质、思想方面:与之前相比较,由于体育运动的时间变长,生理负荷的量增多,学生身体的抗压能力比以前增多,潜移默化到心理方面的抗压能力明显增强。
  8.在师资力量配置方面:符合我省农村音体美教师走教的文件“甘政办发〔2015〕152号”文件精神,体育教师集中授课之后,可以在其他中小学校兼课,解决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短缺的燃眉之急。同时在一个学校里,一位体育教师可以兼职学校的其他方面的工作。
  9.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在班级教学管理方面,学生的课堂行为良好,课堂秩序井然有序,学生乐于学习,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师乐此不惫,课堂教学效果很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自然容易多了。
  (三)教学效果展示
  1.有利于课堂管理:由于课时的增长,学生练习偷懒、应付课堂教学、的行为会明显改变。
  2.有利于教师资源的整合利用、均衡发展:这种集中的授课模式,让课程内容,任务等在短时间集中完成,教师何以在校内兼职其他工作。广大农村中小学共用一个体育走教的老师,弥补了当前我省广大农村音体美专业教师缺乏的不足,这符合我省2015年10月27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甘政办发〔2015〕152号》通知?应许农村音体美教师走教,解决专业课教师短缺的规定。
  3.有利于“体育运动动机”的激发:“等待下课,等待放学”、“等一会就下课”等这类的心理倾向性会明显给变,取而代之是积极、热烈的投入的“体育运动动机”。
  4.有利于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等健全人格,优良品种的形成。
  5.有利于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终身快乐”的伟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四)该教学模式在制定中的参考依据和对学生的影响。
  1.在授课的时间方面: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生理特征”,体适能⑿的程度,运动能力,抗疲劳程度等,把课时从45分钟增加到90分钟的一个课时。
  2. 在三维目标方面: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力集中程度,认识能力,记忆能力等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生理特征”,体育运动的时间,生理负荷的量大小,学生身体抗压能力增多,让学生们在两节课的目标、内容、任务一节课完成。
  四、问题的再思考
  虽然我们以“足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原因为研究对象,但是,我们经过实践得出的措施即“足球大课堂”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其它的体育课堂上应该是适用的。尽管我们是个案研究,但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普遍存在,其它学校的体育课堂上,只要学校同意,也可以采用。
  注释:  
  ⑴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省级首批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 0439,本文是课题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
  ⑵胡定荣.“教学失效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1月,总224期:72页。
  ⑶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G804.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84—90页?。
  ⑷、⑸、⑼、⑽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 G8.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296—297页、207—217页、300—301页、300—301页。
  ⑹、⑺、⑻、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第二版)》[M]. B84.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72—73页、83—85页、78—80页。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G804.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 B84.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6月:72—73页。
  3.胡定荣.“教学失效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关系”[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11月,总224期:72页。
  4.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编写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G8—3.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164页。
  5.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G80—0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6.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 G8.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323页。
  7.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 G.2729.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8.丛湖平.《体育统计学》[M]. G80—3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
  9.齐学宏、陆文静.在家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个案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7月,总220期:51页。
  10.纪秀君.探索适宜性课程建设之道[N].《中国教育报》,2015年7月26日,第9392号、总158期:学前周刊。
  11. 浅谈职业中专学校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DB/CD]. 无忧中职教育资源网(http://www.cnzj5u.com).2012年8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