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与写作
【作者】 彭俊涛
【机构】 河南省固始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写作与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有关写作与阅读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指导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兴趣 阅读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辛的思维活动,尤其对于这些阅历较浅、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确是一件为难之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厌倦作文,甚至恐惧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根源在于学生作文的动机主要是为升学和完成老师作业,而且从“教”的方面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重概念和形式,视了渐进与积累,重方法训练,视了情感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写作习惯及兴趣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写作热情被扼杀在严重束缚思想的被动写作之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不仅要对学生的恐惧心理进行有效的调控,更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完善自我,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情操的培养。
一、优化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兴趣。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初中生缺乏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热情。必里关注的内容多是自已的前途利益,这样一来,势必缺少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写作实践中,要对他们多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写作欲。这种教育,当然不能搞空洞的说教,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组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社会重点热点问题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会,各种形式的文学社、读书会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使其形成跃跃欲试、非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二、唤起学生写作的信心。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理起着调控,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有时就能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反之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 我们对学生的作文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无论是立意,结构或语言,哪怕是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批改作文时,教师不宜删改过多,多写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有一种“劳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评讲作文时,更注重对作文闪光点的品评,让师生多沟通,营造一种智慧撞击的氛围。
三、作文教学要注生培养学生意志力。写作毕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肯定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所以作文教学活动中,还须注重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对作文的艰巨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下决心练好写作,把克服作文中的每一个困难,看作是磨练自己意志的考验。为了达到这一点,我曾采用过如下做法,取得的效果明显。进行有关意志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弄清什么是意志,意志行为的特征、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等。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制定由到难的作文训练方案,形成有“坡度”的训练。制定制度和计划来让学生逐步羊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周读五千字左右的书或文章,并作摘抄笔记,每周写两到三篇随笔,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在全班进行评讲、评比。
四、坚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坚持每周写随笔。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训练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他的阅读量绝对不大。当然,课外阅读决不能是“放羊式”的,而应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随笔”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心意所向;笔触所至,无被动之困惑,有随意之乐趣。因此,它颇受学生欢迎。它与传统上的命题作文有着很多区别,尤其是它不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它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轻松的课余,悠闲的饭后或静谧的夜晚,说自己想说的话,这种化虚假为真实,化被动为主动的写作形式,无疑更能提高学生牟生活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思辨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功.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来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使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愿望,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看电影时,你可能很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另一想象的世界里翱翔。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强大内驱力,它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2、以境引趣。教师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在教《春》等文章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的、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我觉得一些富有感情、激情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雪》《雷电颂》等课文时,我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最佳的心境去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有兴趣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后,要提升阅读能力,使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还得有阅读数量作保证。所以必须加大阅读数量,拓宽阅读面。
① 除了阅读课文以后,还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现在课本里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老师可以把课文的整个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激起他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欲望,以便他们课后去读完整部书。
② 每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学生时期,学生的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还可丰富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培养爱美情趣,老师还可在班上举行古诗文朗诵,背诵比赛,激发他们背的欲望。
③ 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的说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扎实的阅读技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 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 兴趣 阅读
写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辛的思维活动,尤其对于这些阅历较浅、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确是一件为难之事。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初中厌倦作文,甚至恐惧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根源在于学生作文的动机主要是为升学和完成老师作业,而且从“教”的方面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重概念和形式,视了渐进与积累,重方法训练,视了情感熏陶,从而使学生的写作习惯及兴趣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写作热情被扼杀在严重束缚思想的被动写作之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不仅要对学生的恐惧心理进行有效的调控,更要改变教学观念:在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完善自我,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情操的培养。
一、优化写作动机,激发写作兴趣。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初中生缺乏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热情。必里关注的内容多是自已的前途利益,这样一来,势必缺少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写作实践中,要对他们多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激发他们的写作欲。这种教育,当然不能搞空洞的说教,而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组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诸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社会重点热点问题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会,各种形式的文学社、读书会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使其形成跃跃欲试、非吐不快的写作欲望。
二、唤起学生写作的信心。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能对学生的心理起着调控,教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有时就能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反之会压抑学生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 我们对学生的作文绝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充分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点,无论是立意,结构或语言,哪怕是某个词语的独到运用,都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因此,批改作文时,教师不宜删改过多,多写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有一种“劳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评讲作文时,更注重对作文闪光点的品评,让师生多沟通,营造一种智慧撞击的氛围。
三、作文教学要注生培养学生意志力。写作毕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肯定无法提高写作水平,所以作文教学活动中,还须注重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对作文的艰巨性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下决心练好写作,把克服作文中的每一个困难,看作是磨练自己意志的考验。为了达到这一点,我曾采用过如下做法,取得的效果明显。进行有关意志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弄清什么是意志,意志行为的特征、良好意志品质的作用等。根据学生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制定由到难的作文训练方案,形成有“坡度”的训练。制定制度和计划来让学生逐步羊成良好的习惯,如每周读五千字左右的书或文章,并作摘抄笔记,每周写两到三篇随笔,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在全班进行评讲、评比。
四、坚持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坚持每周写随笔。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训练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他的阅读量绝对不大。当然,课外阅读决不能是“放羊式”的,而应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将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随笔”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心意所向;笔触所至,无被动之困惑,有随意之乐趣。因此,它颇受学生欢迎。它与传统上的命题作文有着很多区别,尤其是它不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它让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刻——轻松的课余,悠闲的饭后或静谧的夜晚,说自己想说的话,这种化虚假为真实,化被动为主动的写作形式,无疑更能提高学生牟生活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思辨能力。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功.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对青少年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来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使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能使学生从被动的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愿望,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看电影时,你可能很少思考,更少想象,声音图像一切都是设定好的,你只是一个相对被动的接受者。而阅读的过程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可以为你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你能够与遥隔千载的先人们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你的心灵之翼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另一想象的世界里翱翔。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强大内驱力,它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2、以境引趣。教师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在教《春》等文章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的、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我觉得一些富有感情、激情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雪》《雷电颂》等课文时,我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让他们带着最佳的心境去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有兴趣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后,要提升阅读能力,使阅读能力有质的飞跃,还得有阅读数量作保证。所以必须加大阅读数量,拓宽阅读面。
① 除了阅读课文以后,还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现在课本里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名人名篇,有的是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讲课时,老师可以把课文的整个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激起他们了解整个故事的欲望,以便他们课后去读完整部书。
② 每周背诵古诗,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古诗是祖国古文化的精髓,学生时期,学生的记忆力强,利用这一时期经常背古诗,不仅可以吸收祖国优秀的古文化,还可丰富语言积累,陶冶情操,培养爱美情趣,老师还可在班上举行古诗文朗诵,背诵比赛,激发他们背的欲望。
③ 教师须经常表扬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的说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良好的阅读习惯,浓厚的阅读兴趣,扎实的阅读技能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