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溺爱不是爱

【作者】 蓝小荣

【机构】 浙江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柏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曾经看过邹越老师的《让世界充满爱》的演讲,里面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只老鹰每天都是捉虫回来给小鹰吃,小鹰在家里等待着,等待着妈妈带回来的食物,每天都是这样,小鹰在家里过得很舒服。有一天老鹰生病了,小鹰在那里哭着闹着:“妈妈,我饿了,我不会找吃的,我该怎么办啊?你为什么还不去找吃的给我?”在这时,老鹰突然意识到了很严重的问题:万一有一天自己不行了,那我的孩子怎么办呢?老鹰想到这里,越想越怕。它做了一个决定,它把孩子带到了高高的山崖顶上,教孩子学会了飞行。
  是啊,作为父母而言,爱自己的孩子可以理解,但是过渡的宠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自身的成长是非常不利了。
  在学校门口,我常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奶奶每天孩子上学放学,都过来接送孩子,老奶奶帮孩子提着书包,而孩子呢?空着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看到这一幕,让我的心里有一丝愤怒:这也太溺爱孩子了吧,难道孩子背着书包来上学,会把孩子累垮?有时,孩子还哭闹着对接送他的奶奶说:“奶奶,你怎么把作业本落在家里了,都怪你。”我真的很想对那位奶奶说:“你这样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有些家长来到学校跟老师说:“老师,我家的孩子忘记戴红领巾了,你可不要批评他。”作为老师不能打孩子,难道连批评一下学生都不行吗?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在媒体上,经常看到孩子因为被老师骂,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就自寻短见。难道现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经受不起挫折?我想是的,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的家长太溺爱自己的孩子,怕孩子受到伤害,不给他们接受磨炼、承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
  家长普遍的担忧:男孩子怕学坏,女孩子怕受到伤害,但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可能发生,过度地保护孩子,溺爱孩子,将使孩子无法成长,将使自己的孩子软弱无能,将使孩子更加容易收到伤害。,作为家长,可以包容孩子,让家成为孩子的港湾;作为家长,可以理解孩子,鼓励孩子,让他孩子找到温暖和安全感;作为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彷徨和失望时,我们不是给孩子建造防护墙,而是应给他指条路,让他自己勇敢地去闯。
  现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现在的孩子也变懒了。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懒惰的,勤劳类似于一个好习惯,勤劳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知道该自己做的事情,不应让父母代劳。
  然而,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父母和孩子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孩子只负责学习,其他一切都由父母包办。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你主要把学习抓好就行了。学习好了比什么都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慢慢养成了不爱动手的习惯,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人为他料理,他根本不用动手,也无须动手。
  对孩子照顾得越周到,孩子越没有责任心,越不知道怎样料理自己的事情。有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子,每天早晨,妈妈都会催她起床,她总哼哼叽叽:“再睡一会儿。”如果真迟到了,她又会抱怨父母不把她拽起来,害得她被老师批评。父亲决心换个办法,他告诉女儿:“上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明天开始,该几点起床你调好闹钟。如果闹钟响了你还赖被窝,你就赖吧,一切责任自负!”父亲心中有数:孩子跟父母撒娇,在老师、同学那里还是很在意自己形象的,岂敢总迟到。果然,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女儿腾地跳下床来。从那时起,女儿早晨起床再也不用催了。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该放手就放手吧。孩子的潜力很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因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
  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应从点滴做起,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孩子将来面对复杂的工作,在未来的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各位父母亲,孩子是我们的掌中宝,心头肉,对孩子的那份爱,我们可以理解,但是我希望家长从以上内容中可以明白,孩子终究一天要长大,要独立,要面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许多困难。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独立,只有在跌打滚爬中孩子,将来才能够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去面对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