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有效投放编织区材料的策略

【作者】 胡雪梅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自古以来编织就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民间艺术。如今,编织艺术已经不知不觉地融入幼儿生活,既传承了我国历史文化,又为幼儿的发展开辟了另一途径,使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然而,在编织游戏中,编织材料是编织的核心和关键,只有有效地选择和投放材料,才能让编织活动更加丰富,让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材料 有效性 投放 策略
  美国著名幼教专家丽莲凯兹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区域活动实际上是为每个幼儿开出的一种教育处方,是一种发展幼儿个性,一种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弥补了集体教学的不足。然而,在平时的区域游戏“编制区”的活动中,就材料的投放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材料投放的盲目性
  一想到编制区,大家只知道材料种类繁多,但是究竟应该投放哪些材料才恰当,却往往显得特别盲目。据了解,部分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是盲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投放,比如自己爱编辫子,织毛衣等,就一堆堆的投放五颜六色的毛线;有的教师却是为了凑满数量,为了让整个区角丰富起来,就毫无目的四处搜索各种各样的编织材料一下子全部投进了区角,一个学期下来也没看见材料的变化,可想而知这些材料已经成为了一种摆设。更有教师是发现别人区角里有这个材料,于是自己也一模一样的照搬过来,没有通过任何的加工和处理盲目的投入区角,看不到一点成效。
  二、材料投放的随意性
  目前编织区材料究竟应该投放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应该如何投放进去,很少有老师去认真思考,而是更多的随意的追求数量,想到一种就投放一种,看到一样就投放一样,看起来色彩鲜艳的材料,却随意的被孩子们扔过去甩过来,没有发挥该有的价值。
  三、材料投放的单一性
  目前区域活动成为了集体教学的有效补充,但是却找不到主题教学的影子,材料与学习活动缺乏有机的联系,显得特别单一。同一种材料被反复使用了许多次,却依然一成不变,有的材料一期下来也没有更换,没有增添其他辅助材料,久而久之让幼儿感觉索然无味,越来越没有玩耍的兴趣了。
  四、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不够
  老师们在考虑材料投放时往往只注意到了各年段孩子发展水平和总体要求,却忽视了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成长经历不一样,所以发展水平自然也不一样,因此材料的投放在体现层次性方面做得不够,导致所有的孩子都是一个模式去选择同一种材料,没有充分体现孩子个性的发展。
  编织区域活动是对编织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另一种领域,也是对幼儿编织教育实施个人化知道的好机会。所以编织区材料的投放相当重要,如何提高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结合编织区材料投放的现状,总结有效投放编织区材料的策略如下: 
  一、材料的投放的层次性策略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活动区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不同兴趣、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活动环境。我们在编织区域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不同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要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是材料做到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
  二、材料的投放的目的性策略
  区域材料投放应该具有目的性,并不是随意投放,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该材料投放的目的。根据每一个阶段的主题,可以有目的的投放一些材料,比如中班刚刚学习了几何图形,我们可以在编制区设计不同形状的穿越迷宫图,让孩子们根据图形进行编织,这样既发展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对图形认识也加深了印象。而对于大班的孩子,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更要注重综合性,孩子们到了大班,各种能力都已经形成,不能单一满足操作活动,而应该提供综合性材料,更能激发他们的挑战欲望。
  三、材料投放发展动态性策略
  同为编制区,对于小班、中班、大班的材料投放要求不能一成不变,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幼儿教育发展目标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提供的成品和低结构材料要多一些,对于中班可以逐步提供半成品材料,而大班幼儿则要以综合材料为主。无论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材料都不是一开始就全部投入而无变化,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发展水平以及主题教学相结合,发现材料不能吸引幼儿兴趣时,查找原因及时更换,做到定期不定期的更换材料。
  四、材料投放的多样性策略
  在编织区中材料不能太单一,要丰富多彩。比如关于编织辫子的材料,孩子们可以用毛线编织、稻草编织、绳子编织、还有树叶等等材料都可以编织。如果我们只是投放一种材料让孩子们去编织,孩子们很快便觉得枯燥无味。同样的一种编织方式,可以变化不同的材料操作,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孩子们可以将一根麦管,一根稻草编织成不同的艺术品,各种漂亮的装饰品。合理利用资源,同时还体现了乡土气息,丰富了孩子们生活经验和掌握了更多的操作技能技巧。
  五、材料投放的整合性策略
  由于孩子们的活动场所有限,如果硬要把每个区域划分界限,可能会让幼儿感到压抑和紧张,躲在自己的角落不利于沟通和交流。为此我认为在投放材料时应该考虑到区域间的相互整合,合理利用一些材料,让幼儿在玩耍中有意识有规则的进行区域与区域间的串门活动,让区域游戏更加丰富有趣。比如美工区和编织区在某些材料投放上可以一致,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编织好的“竹凉席和草窗帘”上用水粉颜料印画,让自己动手操作的材料,再通过的美工和装扮,变得更加美观。
  区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还存在可探究性。结合大班区角活动中幼儿编织材料有效投放的实践来看,今后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向:
  1.同一区角要体现不同的内容和难度
  2.让添加、更换、组合的方式让材料富有动态性
  区域材料作为幼儿活动操作的对象,不仅蕴含着浓浓的教育意义,还体现着更多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因此,选择、制作、投放游戏材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环节,更需要教师不断思考,深入研究材料投放有效性策略,不断挖掘材料使用的价值,为幼儿的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照文献: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