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古诗教学乐在其中
【作者】 段 雪
【机构】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蓝田镇力行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魅力,无不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学素养的点点滴滴。优秀的古诗词,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并积累优秀的古诗词,让它们成为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意境 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诵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古诗词的那种语言美、韵律美,而且也提升着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小学阶段,设置了较多篇目的古诗,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一文学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从小培养起对古诗诵读的兴趣。在此,我想谈一下我对于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某件事感兴趣了,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下古诗。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比较好,每天的语文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就会安排学生背一到两首古诗,我认为这样日积月累的话,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慢慢产生兴趣。
除了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教师在教古诗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导入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我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紧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鹳雀楼的图画,并配以音乐,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己去领略这优美的景色,紧接着我说到“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著名诗人,也来过这里,并且还写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了些什么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说到这,就已经激起学生想读这首诗的兴趣了,为下面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于是趁机引出新课。
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并指导背诵。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老师放弃读古诗教学的最有利的法宝,以讲代读要,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反复读,背时要做到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直到背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自然成诵,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文学习的正途。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
三、明确诗意,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明确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比如在《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中,抓住“西出阳关无故人”提问学生:“是谁西出阳关?故人又是指谁?”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人王维送别朋友元二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学生由此切入,在古诗文简明、深邃的语言中感受惜别之情。
四、引领入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古诗文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文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文。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再现意境是关键。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我采用了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0.,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我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学生通过画,仿佛融入到当时的情景之中,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领会。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授以古诗文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古诗文时,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这为今后学生的自学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不久前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学弈》,他将文言文的学法贯穿于对文言文重点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之中,以读为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他将学习古文的方法归纳为四点,分点呈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最后总结时全部点明,让学生在不由自主的学习中学到方法,学会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从教师处获得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学以致用,今后无论学习哪首古诗词,哪篇古文,都能如鱼得水,从而进入“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绝妙境界,真正做到自学古诗文,乐在其中。
总之,古诗文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文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意境 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的诵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古诗词的那种语言美、韵律美,而且也提升着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小学阶段,设置了较多篇目的古诗,使学生从小了解古诗这一文学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从小培养起对古诗诵读的兴趣。在此,我想谈一下我对于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某件事感兴趣了,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下古诗。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我们学校就做的比较好,每天的语文课上课铃声响了以后,就会安排学生背一到两首古诗,我认为这样日积月累的话,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慢慢产生兴趣。
除了有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外,教师在教古诗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导入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我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紧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鹳雀楼的图画,并配以音乐,在音乐声中让学生自己去领略这优美的景色,紧接着我说到“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著名诗人,也来过这里,并且还写了一首诗,你们想知道他写了些什么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说到这,就已经激起学生想读这首诗的兴趣了,为下面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于是趁机引出新课。
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并指导背诵。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可见,诵读是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入门之径,通过读准字音、节奏、停顿,才能整体感知文本的大意,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到古诗特有的韵味。老师放弃读古诗教学的最有利的法宝,以讲代读要,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朗读时要做到读音正确,停顿恰当,语调合理。反复读,背时要做到连句成层,连层成段,连段成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直到背得琅琅上口,滔滔不绝,自然成诵,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真正化为自身的血肉。课堂上开展多形式朗读,熟读成诵是古诗学习必由之路,也是古诗文学习的正途。让学生熟读成诵,既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深厚的语文积淀,提升其人文素养。
三、明确诗意,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明确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比如在《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中,抓住“西出阳关无故人”提问学生:“是谁西出阳关?故人又是指谁?”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诗人王维送别朋友元二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学生由此切入,在古诗文简明、深邃的语言中感受惜别之情。
四、引领入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古诗文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文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诗情画意地学古文。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再现意境是关键。
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知诗的表现手法,我采用了古诗配画法进行教学。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人着眼于小池,抓住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0.,描绘了一幅静谧、温馨而富于生机的“泉池小荷”图。我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学生通过画,仿佛融入到当时的情景之中,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领会。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授以古诗文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古诗文时,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至关重要,这为今后学生的自学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不久前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学弈》,他将文言文的学法贯穿于对文言文重点语句和内容的理解之中,以读为本,在读中悟,在悟中读。他将学习古文的方法归纳为四点,分点呈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最后总结时全部点明,让学生在不由自主的学习中学到方法,学会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从教师处获得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学以致用,今后无论学习哪首古诗词,哪篇古文,都能如鱼得水,从而进入“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绝妙境界,真正做到自学古诗文,乐在其中。
总之,古诗文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文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