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关于农村职中高一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作者】 蒋宗元 蒋道林 蒋小川 邹国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结合我校申报的县级教研课题“农村职高学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我们课题组在我校高一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高一年级学生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得到一些有用数据,如:选择就读职高的学生大部分不是自愿而是迫于无奈、职高生普遍感觉学习压力大、就读职高首选升学为目的的比例比10年前大幅下降等。根据调查数据,课题组为学校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职中高一学生 调查 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家庭经济贫困不再是中职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中职学校,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仍然较大,我们开展农村职高一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其目的:一是结合我校辍学学生离校时填写的离校申请,对比分析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通过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手段的针对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巩固率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宜宾县柳加职中高一年级22个班,共900名同学。
三、调查方式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给高一年级每个学生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认真阅读提示语,选填相关的问题,最后以实名的方式上交,而且向学生保证我们对每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是保密的,不向其它人泄密。问卷共有10道单选题,一道问答题。本次调查一共发放900份问卷,收回896份。
四、调查时间
2015年12月25日——2015年12月28日
五、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一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为何选择职校、就读目的等问题,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老师和学校平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是否存在突出问题。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采取手工统计数据,建立简单数据库,用图表分析法进行分析。
1. 选择就读职校的原因。
从调查数据显示,有32.3%的人是因中考失利和4.1%的人因经济困难而迫于无奈的情况下选择就读职校,41.1%的人是自愿选择就读职校,因家庭影响、师长建议而选择就读职校的比例分别为6.6%和15.9%。
2. 就读职中的目的。
学生就读职校的目的首选是:47%的人是升学,33%的人是为学技术、18%是为了就业。选其他占2%。
3. 初入职校的印象。
调查对象有21%的认为与普通高中无差异,40%的人认为职业中学有别样特色的精神风貌,35%的人感受到职业中学有半社会化的气氛,选其他占4%。
4. 花多长时间适应职校生活。
调查数据显示,一个月以内适应职校生活的人占75%,一个月以后才适应职校生活的有25%的比例。
5. 职校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了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23.6%的学生认为职校“文化课的学习”和32.7%的人认为“技能过级”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其他如实训课、就业形势、才艺展示、学习氛围等方面给学生的压力则比较小。
6.职校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自己有优势。
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23.3%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独特让自己感受到有优势,25.6%的人认为实践操作让自己感受到有优势,21.3%的人认为交际交往让自己感受到有优势。而职中的教学方式、才艺展示、学习成绩、就业及其他等方面的首选人数所占比例则比较低。
7. 你觉得职校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表现还有待进步。
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是:29.8%调查对象首选“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待进步,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创新意识”方面有待进步,18.3%人认为在“技能实训”方面有待进步,36.8%的人认为“行为习惯”方面有待进步。
8.你所学专业,入读体验和当初想象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29.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趣味”与当初想象的不同,14.5% 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内容” 与当初想象的不同,18.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方式” 与当初想象的不同,36.8%的调查对象认为“就业趋势” 与当初想象的不同。
9.职校生活充实吗。
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66%的调查对象觉得职校生活充实,而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校生活不充实。
10.排除中考失利的因素,如果重来一次,你会选择职校吗。
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69.9%人在排除中考失利的情况下,会重新选择就读职校,30.1%人则不会重新选择就读职校。
综上所述,此次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出了我校学生的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学校关注:
(1)学生自主选择就读职校的比例仅占调查对象的41.1%,也就是说还有58.9%的学生不是自愿选择就读职校的,这部分人思想稳定与否是决定农村中职生流失的关键所在,需要学校和教师多方面做工作,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职业高中照样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2)此次调查有47%的调查对象就读职校的首选目的是升学,而10年前我们的一次调查结果则有70%的学生首选目的为升学。这两个数据对比,近10年首选升学的比例下降了33%。此数据表明我们学生的“读书无用论”在逐年增长,学习倦怠情绪在增长。
(3)从“初入职校的印象”和“你所学专业,入读体验和当初想象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我校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4)调查对象对就读职校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文化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过级这两方面。
(5)调查对象认为“专业及实践操作”是他们就读职校的优势。
(6)大部分调查对象自己也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积极性和行为习惯方面还有待进步。所以学校应注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
(7)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校生活不充实。这一数据得引起高度关注,如听之任之,则可能更加滋生他们的学习倦怠情绪,最终可能导致辍学(流失)。
(8)从“调查对象对就读学校的综合评价”这一问题看得出我校还存在许多令学生不满意的地方,如:校园无垃圾桶、食堂饭菜、小卖部、热水供应等方面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值得学校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尽量做到服务育人,为学生学习提供满意的后勤保障。
七、意见及建议
通过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调查及数据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一些意见及建议。
1. 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避免学生滋生新的学习倦怠情绪,防治学生流失。
2.引导学生在职高的三年学习中,除了学习好专业技术技能外,尽量树立考大学的奋斗目标。因为从过去的办学经验看,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要使学校长久不衰,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技能和就业,一手抓升学,升学是为学生更好的就业。学校应从新生入校时就加大升学成才的宣传,正面引导学生树立考大学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3. 注重舒缓学生心理压力。从调查数据显示,有23.6%的调查对象感觉“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大,32.7%的调查对象感觉“专业技能过级”的压力大,学生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舒解,将滋生许多问题,如学习倦怠、弃学等等。因为人一旦受挫以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可能表现出攻击、轻生等种种消极的行为反应。如果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宣泄受挫折后的紧张心理,对恢复心理平衡十分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与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并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4. 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从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从学习意义和学习目的上加强引导,精神上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由于职高生源的原因,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议学校在各专业均可开设“礼仪课”,也可举办特长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此外,学校和班主任还应加强平时的监督管理,对个别行为习惯较差的可采取适当“惩戒”教育。
6.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调查数据显示,“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是职校生感到自身的一种优势,因此,学校因势利导,多多向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更有优越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巩固率的效果。学校可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办小型“校办工厂或公司”,为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
7.学校应多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把精力投向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因从调查数据显示,“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校生活不充实”。如学校可多开展一些体育及各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特长特色的展示、图书馆、阅览室全天开放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8.学校应加强环境及服务育人。学校应加强设备设施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此外,还应加强食堂、商店、热水供应的管理,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9.教师应注意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从内心去体验、了解学生的情感,不论是问题生还是后进生,都要给予尊重与关心。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生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出积极思维的活力。同时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和表扬学生,这也是他们自上学以来最缺乏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不妨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更加积极地期望学生。实践也证明,“多鼓励、多表扬、多引导”这种“三多”的方法,对职高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厌学感的产生。
(2)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为中职生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拓展学生交际圈。要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校园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对中职生影响最大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治学典范是任何教科书代替不了的。为此,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角色意识,使学生产生崇敬和亲近感,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依靠,才能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学习。
八、调查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虽然圆满完成,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1.调查问卷的内容还不完善,每个问题的可供选择的答案有点偏多,不利于学生做单项选择。
2.有部分调查对象没按单项选择答卷,在数据统计时,我们剔除了12份这样的答卷。
3.数据统计分析只采用简单原始的手段,未采用先进的软件分析。
4.由于课题组知识能力有限,所提意见及建议还不够完善。
关键词:农村 职中高一学生 调查 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家庭经济贫困不再是中职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中职学校,尤其是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流失率仍然较大,我们开展农村职高一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其目的:一是结合我校辍学学生离校时填写的离校申请,对比分析农村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二是通过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心理状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手段的针对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巩固率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宜宾县柳加职中高一年级22个班,共900名同学。
三、调查方式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给高一年级每个学生一份调查问卷,让他们认真阅读提示语,选填相关的问题,最后以实名的方式上交,而且向学生保证我们对每位学生的调查结果是保密的,不向其它人泄密。问卷共有10道单选题,一道问答题。本次调查一共发放900份问卷,收回896份。
四、调查时间
2015年12月25日——2015年12月28日
五、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一个问题,主要调查:学生为何选择职校、就读目的等问题,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老师和学校平时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是否存在突出问题。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采取手工统计数据,建立简单数据库,用图表分析法进行分析。
1. 选择就读职校的原因。
从调查数据显示,有32.3%的人是因中考失利和4.1%的人因经济困难而迫于无奈的情况下选择就读职校,41.1%的人是自愿选择就读职校,因家庭影响、师长建议而选择就读职校的比例分别为6.6%和15.9%。
2. 就读职中的目的。
学生就读职校的目的首选是:47%的人是升学,33%的人是为学技术、18%是为了就业。选其他占2%。
3. 初入职校的印象。
调查对象有21%的认为与普通高中无差异,40%的人认为职业中学有别样特色的精神风貌,35%的人感受到职业中学有半社会化的气氛,选其他占4%。
4. 花多长时间适应职校生活。
调查数据显示,一个月以内适应职校生活的人占75%,一个月以后才适应职校生活的有25%的比例。
5. 职校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了压力。
调查数据显示,23.6%的学生认为职校“文化课的学习”和32.7%的人认为“技能过级”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其他如实训课、就业形势、才艺展示、学习氛围等方面给学生的压力则比较小。
6.职校哪些方面让你感受到自己有优势。
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23.3%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独特让自己感受到有优势,25.6%的人认为实践操作让自己感受到有优势,21.3%的人认为交际交往让自己感受到有优势。而职中的教学方式、才艺展示、学习成绩、就业及其他等方面的首选人数所占比例则比较低。
7. 你觉得职校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表现还有待进步。
这一问题的调查数据是:29.8%调查对象首选“学习积极性”方面有待进步,14.5%的调查对象认为在“创新意识”方面有待进步,18.3%人认为在“技能实训”方面有待进步,36.8%的人认为“行为习惯”方面有待进步。
8.你所学专业,入读体验和当初想象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29.8%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趣味”与当初想象的不同,14.5% 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内容” 与当初想象的不同,18.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方式” 与当初想象的不同,36.8%的调查对象认为“就业趋势” 与当初想象的不同。
9.职校生活充实吗。
这一问题的调查显示:66%的调查对象觉得职校生活充实,而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校生活不充实。
10.排除中考失利的因素,如果重来一次,你会选择职校吗。
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是:69.9%人在排除中考失利的情况下,会重新选择就读职校,30.1%人则不会重新选择就读职校。
综上所述,此次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出了我校学生的以下一些问题值得学校关注:
(1)学生自主选择就读职校的比例仅占调查对象的41.1%,也就是说还有58.9%的学生不是自愿选择就读职校的,这部分人思想稳定与否是决定农村中职生流失的关键所在,需要学校和教师多方面做工作,稳定他们的专业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职业高中照样能书写辉煌的人生。
(2)此次调查有47%的调查对象就读职校的首选目的是升学,而10年前我们的一次调查结果则有70%的学生首选目的为升学。这两个数据对比,近10年首选升学的比例下降了33%。此数据表明我们学生的“读书无用论”在逐年增长,学习倦怠情绪在增长。
(3)从“初入职校的印象”和“你所学专业,入读体验和当初想象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我校的印象并不是很好。
(4)调查对象对就读职校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文化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过级这两方面。
(5)调查对象认为“专业及实践操作”是他们就读职校的优势。
(6)大部分调查对象自己也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积极性和行为习惯方面还有待进步。所以学校应注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
(7)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校生活不充实。这一数据得引起高度关注,如听之任之,则可能更加滋生他们的学习倦怠情绪,最终可能导致辍学(流失)。
(8)从“调查对象对就读学校的综合评价”这一问题看得出我校还存在许多令学生不满意的地方,如:校园无垃圾桶、食堂饭菜、小卖部、热水供应等方面学生的满意度不高。值得学校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尽量做到服务育人,为学生学习提供满意的后勤保障。
七、意见及建议
通过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调查及数据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一些意见及建议。
1. 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避免学生滋生新的学习倦怠情绪,防治学生流失。
2.引导学生在职高的三年学习中,除了学习好专业技术技能外,尽量树立考大学的奋斗目标。因为从过去的办学经验看,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农村,要使学校长久不衰,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技能和就业,一手抓升学,升学是为学生更好的就业。学校应从新生入校时就加大升学成才的宣传,正面引导学生树立考大学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3. 注重舒缓学生心理压力。从调查数据显示,有23.6%的调查对象感觉“文化课的学习”压力大,32.7%的调查对象感觉“专业技能过级”的压力大,学生心理压力如不及时舒解,将滋生许多问题,如学习倦怠、弃学等等。因为人一旦受挫以后,心理上处于焦虑、愤怒、冲动的应激情绪状态之中,如得不到妥善地化解,可能表现出攻击、轻生等种种消极的行为反应。如果采取可控的、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宣泄受挫折后的紧张心理,对恢复心理平衡十分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与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并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
4. 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从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学校应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从学习意义和学习目的上加强引导,精神上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由于职高生源的原因,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建议学校在各专业均可开设“礼仪课”,也可举办特长班,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此外,学校和班主任还应加强平时的监督管理,对个别行为习惯较差的可采取适当“惩戒”教育。
6.学校应多给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的机会。从调查数据显示,“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是职校生感到自身的一种优势,因此,学校因势利导,多多向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更有优越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巩固率的效果。学校可结合专业特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开办小型“校办工厂或公司”,为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
7.学校应多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把精力投向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因从调查数据显示,“有34%的调查对象认为职校生活不充实”。如学校可多开展一些体育及各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特长特色的展示、图书馆、阅览室全天开放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8.学校应加强环境及服务育人。学校应加强设备设施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此外,还应加强食堂、商店、热水供应的管理,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9.教师应注意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1)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明确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从内心去体验、了解学生的情感,不论是问题生还是后进生,都要给予尊重与关心。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学生会感到自身价值得到肯定和认可,从而焕发出积极思维的活力。同时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和表扬学生,这也是他们自上学以来最缺乏的。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不妨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学生,更加积极地期望学生。实践也证明,“多鼓励、多表扬、多引导”这种“三多”的方法,对职高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厌学感的产生。
(2)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
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为中职生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拓展学生交际圈。要教育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换位思考,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校园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对中职生影响最大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治学典范是任何教科书代替不了的。为此,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角色意识,使学生产生崇敬和亲近感,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依靠,才能克服各种困难,继续学习。
八、调查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虽然圆满完成,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1.调查问卷的内容还不完善,每个问题的可供选择的答案有点偏多,不利于学生做单项选择。
2.有部分调查对象没按单项选择答卷,在数据统计时,我们剔除了12份这样的答卷。
3.数据统计分析只采用简单原始的手段,未采用先进的软件分析。
4.由于课题组知识能力有限,所提意见及建议还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