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提高高三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作者】 吴 婧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本学期我中途接了两个高三理科普通班的语文课。说实话一开始上课的情况让我很头疼。这两个班的总成绩其实并不差,但是语文成绩却是年级最低的。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明显不足,上课的时候昏昏欲睡,作业的质量也不好。曾有一些学生告诉我,高一高二本来挺喜欢语文,没觉得怎么努力成绩也还不错,但到了高三反而越来越没感觉,也有不少学生觉得,高三的语文不够可爱。“不够可爱”四个字点醒了我,高三的孩子对语文不感兴趣,其实不全是孩子们的责任,也有老师的责任。
  古人云:“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高三语文教学要松紧有度,采取条理性较强、效率较高的讲练结合式是必要的。形式单调,密度较大,必然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因此,务必采取灵活的方式,使课堂教学时有微澜,时生变化之趣。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拉近语文和生活的距离,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课本应该是诗情画意的。而现在的语文课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课,成了公式化的方法归纳和总结课。老师教得索然,学生学得无味。因此,我认为我们的高三老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那些语音、文字、词语、病句等枯燥的知识点复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吊起学生学语文的胃口,提起他们的兴趣。如在教病句知识点时,我就列举了韩乔生解说足球比赛时的一些病例,让学生辨析,学生争先恐后回答,热情很高。在教成语时,我就给学生一段有趣的生活实例,让他们用恰当的成语概括这个实例现象。这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成绩也得到明显提高。
  二、让高三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许多老师和学生认为高三了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读书,但我认为在忙碌而枯燥的学习中,多读书显得尤为重要。朗读,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第一,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我要求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朗读文言文或优美散文,把朗读背诵当成是紧张学习中的一种放松。
  第二,抓住课前五分钟。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或自己读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三、让学生成为时事评论小专家。
  高考150分的题,有120分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名句名篇的默写,出现一个错别字,该句就不得分,客观题的回答、作文中出现错别字也会扣分,八百字作文的完成,也需要熟练地遣词造句。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写字本,写一些课本或资料上的字词或摘抄一些课外知识。刚开始学生不太愿意,但慢慢地他们尝到了甜头。
  特别是这学期一开学我们高三备课组就在全年级开展了一项新的尝试——让学生作新闻时评。老师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时评本,每周两次作业,用一两句话概括自己在报纸上读到的重要新闻并写出自己的看法,看法不少于100字。这项作业我认为很有必要。第一,学生可以在读新闻的过程中积累很多写作的素材;第二,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新闻内容,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概况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这种作业的形式比做卷子讲练习更受学生欢迎。上课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还让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介绍新闻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做补充。学生们对此很有兴趣,作业做得也很认真,有的孩子还自己制作了新闻剪贴本。上台的学生有模有样,说的头头是道,台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能有激烈的辩论。这项工作开展了快四个月,孩子们的作文质量优良较明显的提高。
  四、优化方法,提高效果 
  高中的众学科中,语文非常不幸的面临着一种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局面:教者深感其难,学者亦乏兴趣,甚至学生经常不认真学习语文课文,只做几套练习题模拟卷,记诵一下文学常识名言警句!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语文老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三的语文老师,如果还是处在大量训,大量讲的模式之中,“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我们必须改变死板教条的固定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型,灵活运用教法,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让学生自己猜题、出题、答题。例如一周两首的诗词鉴赏练习,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把诗词提前写在黑板上,课前二分钟开始,课上再利用几分钟,自己来讲解诗词、分析处理答案。这样坚持半年多的,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诗词赏读的能力大大增强,并且知道了高考主要命题原则和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诗词鉴赏的敏感点,看到一首诗词,就大致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考察。每次讲过的现代文和诗歌,我们也要求学生反复读,反复背,既真正吃透文章,做到精练,也为写作打下良好的根基。猜题、出题、自答的教学环节设计,使学生在高三复习课上,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盲目被动地,被老师的指挥棒操纵。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反映积极活跃,一扫复习课老师连篇累牍解说之沉闷气氛,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此外,广泛地开展语文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征集楹联、课前演讲、收集论据、成语接龙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锻炼了思维,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大有裨益,处处留心皆语文。             (下转第44页)
(上接第26页)
  五、提高教师素养,作好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有丰厚的知识,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更要求是一个学识渊博,学者型的教师。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首先教师必须有吸引力,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爱你。很难想象,一个令学生讨厌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就必须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增强个人魅力。字写得好、口才好、学识渊博、风趣幽默,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所必备的。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就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为他们搭建脚手架,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堂课都变得生机勃勃。要利用各种手段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发他们的兴趣。
  著名作家聂鑫森之所以对三十年前的初中语文教师欧阳觉悟念念不忘,记忆犹新,就在于欧阳老先生文章写得好,谈吐儒雅,讲课深入浅出,趣味良多,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好多知识。
  高三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淹没在技巧和规律中变得简单机械,它仍需要生动灵活,需要师生保持激情和兴趣。总之,我们的老师要把高三语文复习课打造得精彩,像百花齐放的园地,生机勃勃,多姿多彩,让学生在复习中拥有乐趣,拥有激情,更拥有收获,让我们的学生思想更完善,心态更优秀,能力更卓越,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冲刺高考,赢得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