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法指导
【作者】 莫美华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临溪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自能学”的目的,是作文作为奠基学科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注重学法指导,使之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会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法指导 加强 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到:“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从教师层面说出了教的目的。而从我们学生角度来说,“学就是为了会学”。是的,教给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加强方法授予和学法指导已成为教师共识,甚至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初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奠基学科,理应担当学生自学能力地培养,使其具有多种学习方法,能根据实际自主选择并运用于学习之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授其学习方法,达到“不教自能学”的目的。
一、学法指导应包涵的内容
学法,就是学习的方法,包括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如何学、如何练、以及借助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等方式和手段。而学法指导就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既涉及课本知识的学习,又涉及课外活动的参与;既涉及能力的培养,又涉及观念与意识的形成;既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又涉及研究问题的策略。一般说,学法指导可分三个层面:一是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这是学法指导最基本的内容。二是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三是自主学习——培养应用意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二、语文教学重点应加强哪些方面学法指导
语文是奠基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发展能力、学会其他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因此,语文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学生都是应该掌握并能学会自学的,而作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奠基教育---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有方法、有能力去自学,去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全面授予方法之中,加强几个重要平台授予方法,效果会更好。
(一)阅读实践方面。阅读实践是语文学习的最大实践平台,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加强阅读实践的学法指导,就是授予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而各项又涉及到很多具体内容,在这儿我们仅从阅读过程中的质疑思维说起。我们知道,阅读思路就是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思考的路径上给予诱导,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教学中进行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避免变分析课文为“分解课文”,这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很有好处。在加强学生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过程中,我们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的原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源头”上给他们指示“路径”,让他们沿着“指向”,自己“走完”思考的路子,获得思考成果。
(二)背景分析方面。背景资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作品,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其中,以一些议论文或名家名篇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丰富知识容量,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介绍为学生打开一扇理解文本的窗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们要重视背景资源的分析与运用,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掌握背景分析的方法。实践中,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对《故乡》、《孔乙已》一类的名篇作品,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通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背景介绍这样一个教学步骤或内容。如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主题,快速获得成功体验。
(三)读写结合方面。读、写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实践,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策略,无论是单独的读和写,还是二者的有机结合,都是发展语文素养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读是写作前的输入,写是读之后的输出。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既能促进读的理解与拓展,又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现行教材有很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写法或结构是很相似的,教学时我们可有意识地把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给学生讲深讲透,形成一个解读的范例;然后引导学生参照范例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去阅读、理解课文中相应的其它部分,再把习得的方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读能导写,写能促读,两者自成体系,又互为因果。作文中可指导学生仿文句、仿文笔、仿章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消除作文中的畏难情绪,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如学习《核舟记》后,让学生仿这课,以空间为序,介绍一件工艺品,这是仿章法。学习《死海不死》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写说明文《天空不空》、《月亮不亮》,这便是仿文笔。学习《白杨礼赞》后,指导学生模仿用类比和联想来立意的写法,写《××赞》;学习《背影》后,让学生模仿这课“平凡中见真情”的立意方法,写《××的背影》等,这就是仿立意。这种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不善于从生动的素材中去提炼有意义的主题的毛病。教学中多注意进行这样的知识迁移指导,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总之,加强学法指导,是语文作为奠基学科的的重要选择,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脱。相反,还要提高认识授法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反复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去,让教致力于学,服务于学,让学生学有方法,学有能力,学有效果,能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徐新霞,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2]贺辉,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 年。
[3]梅启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法指导 加强 自学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到:“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从教师层面说出了教的目的。而从我们学生角度来说,“学就是为了会学”。是的,教给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加强方法授予和学法指导已成为教师共识,甚至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初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奠基学科,理应担当学生自学能力地培养,使其具有多种学习方法,能根据实际自主选择并运用于学习之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授其学习方法,达到“不教自能学”的目的。
一、学法指导应包涵的内容
学法,就是学习的方法,包括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如何学、如何练、以及借助学习工具进行学习等方式和手段。而学法指导就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和能力发展的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包涵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既涉及课本知识的学习,又涉及课外活动的参与;既涉及能力的培养,又涉及观念与意识的形成;既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又涉及研究问题的策略。一般说,学法指导可分三个层面:一是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这是学法指导最基本的内容。二是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三是自主学习——培养应用意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二、语文教学重点应加强哪些方面学法指导
语文是奠基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发展能力、学会其他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因此,语文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学生都是应该掌握并能学会自学的,而作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奠基教育---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应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有方法、有能力去自学,去获取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在全面授予方法之中,加强几个重要平台授予方法,效果会更好。
(一)阅读实践方面。阅读实践是语文学习的最大实践平台,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加强阅读实践的学法指导,就是授予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而各项又涉及到很多具体内容,在这儿我们仅从阅读过程中的质疑思维说起。我们知道,阅读思路就是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思考的路径上给予诱导,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教学中进行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能使学生避免变分析课文为“分解课文”,这对于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很有好处。在加强学生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过程中,我们应坚持“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的原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源头”上给他们指示“路径”,让他们沿着“指向”,自己“走完”思考的路子,获得思考成果。
(二)背景分析方面。背景资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作品,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其中,以一些议论文或名家名篇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丰富知识容量,增加文学积累,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介绍为学生打开一扇理解文本的窗口,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们要重视背景资源的分析与运用,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掌握背景分析的方法。实践中,我们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如对《故乡》、《孔乙已》一类的名篇作品,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通常的教学过程中都有背景介绍这样一个教学步骤或内容。如果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当时的时代进行分析,进而结合课文所反映的内容去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学生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主题,快速获得成功体验。
(三)读写结合方面。读、写都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实践,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策略,无论是单独的读和写,还是二者的有机结合,都是发展语文素养获得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读是写作前的输入,写是读之后的输出。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既能促进读的理解与拓展,又能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现行教材有很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写法或结构是很相似的,教学时我们可有意识地把其中有代表性的部分给学生讲深讲透,形成一个解读的范例;然后引导学生参照范例所提供的分析方法,去阅读、理解课文中相应的其它部分,再把习得的方法和布局谋篇的技巧与写作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读能导写,写能促读,两者自成体系,又互为因果。作文中可指导学生仿文句、仿文笔、仿章法,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消除作文中的畏难情绪,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如学习《核舟记》后,让学生仿这课,以空间为序,介绍一件工艺品,这是仿章法。学习《死海不死》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动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写说明文《天空不空》、《月亮不亮》,这便是仿文笔。学习《白杨礼赞》后,指导学生模仿用类比和联想来立意的写法,写《××赞》;学习《背影》后,让学生模仿这课“平凡中见真情”的立意方法,写《××的背影》等,这就是仿立意。这种训练能帮助学生克服不善于从生动的素材中去提炼有意义的主题的毛病。教学中多注意进行这样的知识迁移指导,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总之,加强学法指导,是语文作为奠基学科的的重要选择,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脱。相反,还要提高认识授法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反复落实到实践教学中去,让教致力于学,服务于学,让学生学有方法,学有能力,学有效果,能快速体验到学习成功。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初衷。
参考文献:
[1]徐新霞,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
[2]贺辉,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 年。
[3]梅启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