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应用型院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

【作者】 韩 博

【机构】 沈阳工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注重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以岗位职业教育为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是将理论知识立足于行动体系,关注过程性知识,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创新改革培养模式。以水利水电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遵循“职业工作岗位调查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学习领域)——教学过程方案设计(学习情境)”路径进行建设,以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为教学宗旨。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程体系改革,要推动岗位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涵义
  以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参照,将知识集成于工作过程,以与工作情景相关的工作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传递能够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相关理论的课程。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为基础,分析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群),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出发,对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出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分析为依据,遵循学习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职业、由新手到专家进行排序,将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基于工作过程组织课程的教和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1]。
  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着重培养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及其建筑物(包括大坝,水电站厂房,闸和进水、引水、泄水建筑物等),以及工业用水工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检测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随着南水北调、引观入本、辽西北供水等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懂理论、强技术、高水平”的水利水电的工程技术型人才逐渐成为工程建设的急需资源,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全面实现“懂理论、强技术、高水平”的水利水电的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讲练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中获取未来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
  3.1调查分析职业工作岗位
  为更好地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根据专业面向、企业需求及学生素质作出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本专业学生职业工作岗位,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近年来水利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统计、企业用人单位走访调查及对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分析,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知识水平介于研究型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特点,确定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利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检测等单位,职业工作岗位主要为施工员、测量员、监理员及质量检测员。
  3.2分析归纳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
  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类型并结合企业需求,将水利专业的行动领域归纳为工程测量、数据处理、工程图纸绘制与识别、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与分析等,其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所示。
  表1行动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对照表









  3.3构建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课程开发
  学习领域的构建要根据职业成长或认知规律的递进,以能力本位、有针对性地按照职业岗位所需的行动能力要素设置课程体系[2],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重构成相应的课程。水利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关系对照表
典型工作任务













  3.4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为水利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搭建了一个学习的总体框架,但具体实施还是要落实到具体课程的教学中去[3]。通过设置同一范畴或同一参照系三个以上的不同学习情境作为载体将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具体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师教到师评”的重复原则,既加深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实现了工作过程转化为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的双向转化,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真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4、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目的是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鉴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学习内容是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任务、知识、技能等特点,因此,在学生培养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推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发展,启用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是培养“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梁奇峰.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的双向整合—兼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本质[J].职教通讯,2013(16)1:1-5.
  [2]杜秀.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03(11):63-64.
  [3]张健.课程工作化与工作课程化的双向整合—兼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本质[J].职教通讯,2013(16):1-5.
  作者简介:韩博(1986—)、女、汉、籍贯:吉林松原、工作单位及职称:沈阳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项目名称]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水利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