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中职学生在《基础会计》课堂中“动”起来
【作者】 何永辉
【机构】 四川省宜宾县柳加职业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如今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以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中职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为例,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动手操作、动口读说、动眼参观、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字:基础会计;课堂效率;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求学路上犹如一群失意的“鸟儿”,在中考之后他们成为“惊弓之鸟”,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大部分中职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另外由于外界的诱惑和广泛的信息来源,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热忠于网络、手机、游戏、追星等,根本无心学习。导致如今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再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而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最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败。”世事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传授知识,教学手段单一,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为高考而教,学生几乎没有活动。学生基础差,上课时表面是认真听课,实际上很多在聚精会神地发呆,导致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课堂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有了清醒的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势在必行。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觉得“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于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我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试着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动眼参观、动手操作、动口读说、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用眼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人在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简单,基本上就只有教材教案、粉笔黑板,简陋的教学设备,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分散精力,失去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能力,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动眼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采用实物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具体进行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帮肋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该动手时就动手。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动手找找、写写、画画、做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动中感悟,在动中理解,在动中解决,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乐学”,更让学生“动有所获。”
1.课前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给上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课时认真做好随堂笔记,让学生飘浮的心思回归课堂,增强注意力。
3.练习实践。利用福思特软件功能,让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模拟实践,将每3名学生分成一个组,分别担任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三个不同的角色,以一个生产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各自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记账与总账的登记、明细账的登记、对账、结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一系列的模拟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会计的氛围中学习,耳濡目染,深入了解现实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和会计各岗位核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全面的会计操作技能,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动口“读”和“说”。
朗读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朗读也有利于增强记忆,夯实基础,牢固掌握知识。《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课程,对于理论部分要安排学生多读,将相关理论和概念读通、读懂、读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表述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真理。
四、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动脑即让学生对《基础会计》心动,即对《基础会计》这门课感兴趣、惦记着我的课。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失去兴趣的学习,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燃思维火花。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比如:在讲材料购入时,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学生通常不把运杂费记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我则通过设问的办法层层深入来解决这个问题:某水果店主到宜宾购进1000斤苹果,购入时苹果单价2元,另花500元请一辆车从宜宾运回水果店,如果店主以每斤2.50元的价格将这批水果卖出,会有利润吗?有的学生会说有利润,因为进价比售价高;有的学生会说没有利润,因为还支付了500元的运费。通过学生的讨论再加老师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采购途中的运费要计入采购成本。这时再提问:苹果在运输过程中是不是都完好无损的呢?若坏了10斤,那我们又要卖多少钱一斤才有利润呢?这样逐渐引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也计入采购成本。由于这个案例贴近生活,加之老师采用层层设问层层深入的办法,激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丰富知识内涵,讲求教学语言艺术。
《基础会计》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知识内涵,增加所讲授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学习增添情趣,生动活泼的案例、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在途物资”和“原材料”时,学生容易混淆。我会这样说:“在以前呢,女孩子嫁人都要随夫家姓,比如一个女子叫李小丽,嫁给一个姓王的,从进门那天起,她就不叫李小丽了。”学生们会很好奇的问:“那叫什么呢?”我说:“叫王李氏叫啊!嫁鸡随鸡嘛,要跟夫家姓呀。”,学生的精气神很足,课堂气氛很好。我会继续问:“那嫁人后,李小丽和王李氏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学生们都会说:“是呀!”趁此转入正题:“‘在途物资’和‘原材料’就相当于不同的两个称呼,购买材料没有验收进入仓库前叫‘在途物资’,进入仓库后叫‘原材料’。由此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趣味生动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近两年来,在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对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付出总有收获,学生们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哪怕只是一点点。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上课时目光流动,神采飞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职教生涯中继续寻找和探索更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字:基础会计;课堂效率;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求学路上犹如一群失意的“鸟儿”,在中考之后他们成为“惊弓之鸟”,失去了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大部分中职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另外由于外界的诱惑和广泛的信息来源,课程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热忠于网络、手机、游戏、追星等,根本无心学习。导致如今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课堂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因此,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再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而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最适合学生的最佳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败。”世事如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在过去几年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占据着教学的主体地位,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传授知识,教学手段单一,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为高考而教,学生几乎没有活动。学生基础差,上课时表面是认真听课,实际上很多在聚精会神地发呆,导致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课堂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有了清醒的认识,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势在必行。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觉得“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于是,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我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试着去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动眼参观、动手操作、动口读说、动脑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用眼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人在获取的信息中,有80%以上是依靠眼睛观察所得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动眼观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工具简单,基本上就只有教材教案、粉笔黑板,简陋的教学设备,课堂教学容易使学生分散精力,失去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能力,在《基础会计》课堂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动眼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并采用实物的凭证、账簿和报表具体进行操作。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帮肋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二、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该动手时就动手。改变课堂中单一的“我讲你听”的传统形式,让学生动手找找、写写、画画、做做,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动中感悟,在动中理解,在动中解决,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乐学”,更让学生“动有所获。”
1.课前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给上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课时认真做好随堂笔记,让学生飘浮的心思回归课堂,增强注意力。
3.练习实践。利用福思特软件功能,让学生对企业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模拟实践,将每3名学生分成一个组,分别担任出纳、会计、会计主管三个不同的角色,以一个生产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为例,各自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日记账与总账的登记、明细账的登记、对账、结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一系列的模拟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企业会计的氛围中学习,耳濡目染,深入了解现实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和会计各岗位核算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全面的会计操作技能,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动口“读”和“说”。
朗读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情绪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朗读也有利于增强记忆,夯实基础,牢固掌握知识。《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想结合的课程,对于理论部分要安排学生多读,将相关理论和概念读通、读懂、读熟。“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另外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表述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真理。
四、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动脑即让学生对《基础会计》心动,即对《基础会计》这门课感兴趣、惦记着我的课。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失去兴趣的学习,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燃思维火花。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设置疑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激发其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知。比如:在讲材料购入时,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等,学生通常不把运杂费记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我则通过设问的办法层层深入来解决这个问题:某水果店主到宜宾购进1000斤苹果,购入时苹果单价2元,另花500元请一辆车从宜宾运回水果店,如果店主以每斤2.50元的价格将这批水果卖出,会有利润吗?有的学生会说有利润,因为进价比售价高;有的学生会说没有利润,因为还支付了500元的运费。通过学生的讨论再加老师分析讲解,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采购途中的运费要计入采购成本。这时再提问:苹果在运输过程中是不是都完好无损的呢?若坏了10斤,那我们又要卖多少钱一斤才有利润呢?这样逐渐引出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也计入采购成本。由于这个案例贴近生活,加之老师采用层层设问层层深入的办法,激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丰富知识内涵,讲求教学语言艺术。
《基础会计》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注意挖掘知识内涵,增加所讲授内容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学习增添情趣,生动活泼的案例、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在途物资”和“原材料”时,学生容易混淆。我会这样说:“在以前呢,女孩子嫁人都要随夫家姓,比如一个女子叫李小丽,嫁给一个姓王的,从进门那天起,她就不叫李小丽了。”学生们会很好奇的问:“那叫什么呢?”我说:“叫王李氏叫啊!嫁鸡随鸡嘛,要跟夫家姓呀。”,学生的精气神很足,课堂气氛很好。我会继续问:“那嫁人后,李小丽和王李氏是不是同一个人呢?”学生们都会说:“是呀!”趁此转入正题:“‘在途物资’和‘原材料’就相当于不同的两个称呼,购买材料没有验收进入仓库前叫‘在途物资’,进入仓库后叫‘原材料’。由此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并对专业产生深厚的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
总而言之,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生机盎然的,趣味生动的,而不是死气沉沉的。近两年来,在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下,通过对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付出总有收获,学生们的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哪怕只是一点点。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上课时目光流动,神采飞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我将坚持不懈的努力,在职教生涯中继续寻找和探索更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