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因材施教 爱心浇灌助成长——浅谈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

【作者】 王 波

【机构】 云南省昭通农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后,入学的学生素质降低,如何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和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是现代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是提高和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学生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再受分数限制即可入学,导致学生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素质参差不齐。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因家境贫寒读不起高中,想学一门实用技术,好早些就业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这样的孩子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努力,文化素质较高,但因经济原因有严重自卑心理,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接触,这部分学生占部分专业的三分之一左右。第二类:学习习惯不好,文化基础较差,自由散漫不爱学习,考不上高中只能勉强选择职业学校学习。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稀里糊涂,不知道什么专业适合自己,随便选个专业就读,上课无精打采,心猿意马,对哪门课程都没有兴趣,这类学生占部分专业的一半左右。第三类:文化基础很差,常有逃课上网打游戏或抽烟酗酒、打架滋事等不良行为,有的甚至是游走于犯罪边缘。这类学生大多未完成义务教育,令学校家长都头疼,没有学校愿意收留,而家长又无力管教,只有利用经济手段逼迫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这些学生大多选择计算机专业就读,读书只是他们向家长索要生活费的借口和理由。这类学生占计算机专业的一半以上,其他专业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
  二、班级管理目标
  如何针对班级学生现状科学设定班级管理目标,对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达到教书育人,学有所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就业技能的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职业学校的学生,正是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青春期,也称为叛逆期。笔者认为,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建立核心班集体,建立起良好的班风、学风,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自信心;帮助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以及爱国主义的使命感和社会家庭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帮助学生适应将来的职业生活,把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加强班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因材施教。根据现阶段职业教育学生素质现状,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我担任班主任十多年来的做法是:对于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首先肯定他们的优点,引导其更好地发挥特长,让他们参加管理班集体,先教会他们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倡导鼓励服务意识,做他们的参谋和助手,培养优秀班干部队伍,实行民主管理,培养班干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工作方法上给以指导,培养锻炼其能力,树立班委威信,在工作方法上给以指导,班委之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强化其责任感,再逐步过渡到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管理班级。通过班级工作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工作能力。使其能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在提高其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肯定其优点增强自信。班级以他们为凝聚的核心,用他们正确的行为来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向上。针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积极性的这类学生的现状,防范其被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影响,加强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其责任感,明辨是非,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得到发展而打下基础。针对文化基础很差,常有逃课上网打游戏或抽烟酗酒、打架滋事等不良行为的学生,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平等沟通联系,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分析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认知,在他们身上努力寻找闪光点,并同时给予更多的肯定、鼓励、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努力学习,共同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逐步走上正轨。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实践机会等手段来培养全体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发挥班主任组织者和教育者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班级管理,关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机会,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和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及时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及时解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以及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树正气,去歪风,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党爱家爱校爱班级的热情,树立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 
  对于几乎都是学习习惯和文化基础双差学生的特殊班级,学生成天自由散漫毫无学习兴趣,我行我素,有的甚至有抽烟酗酒偷盗赌博行为;在思想上不理解学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管教,认为是束缚、是与他过不去,是非不分,认为全世界都欠自己的。开学时找个班委都困难的情况,我就深入学生中间,常陪伴在他们左右,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与他们平等对话交流,做他们的朋友,用带放大镜的双眼找寻他们的优点,同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从中选择相对较好的进行班委培养,制定班规,组织开展多样的班级活动,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通过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增进团结,增加班级凝聚力,从而树立起良好的班风。
  (三)人性化班级管理,常抓不懈。习惯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工作是,不能放弃一个学生,特别是已经有不良习惯的孩子;推他一把有可能就走向犯罪道路,拉他一把就是一个有用之才。要始终坚信孩子们身上有缺点,这很正常,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正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所在和价值的最好体现。在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行为,自控能力差,行为多有反复。此时,班主任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耐心说服,鼓励肯定学生的优点,明确指出他们的不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和爱心,感化教育学生,赢得他们的信任。同时人性化地给以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间和过程,让他们明辨是非,逐步建立自信,知道自身的责任从而转变态度,理解家长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让他们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改掉了不良习惯,最后成功的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并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四)及时做好班级学生的心理疏导。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在青春期,除有青春的烦恼和困惑外,还有因父母离异、父母再婚、社会交往、恋爱以及经济原因等产生的众多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解决,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在班主任工作中,首先要结合班级和团支部活动或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性卫生知识以及缓解紧张愤怒的情绪的方法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再随时观察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行为举止有无异常,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性格特征,对有异常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或咨询,在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除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外,还要注意谈话的环境,谈话的语气和方法,确保疏导的效果。
  家长的感谢,学生的进步,是对班主任工作的鼓励和肯定,看到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健康成长,开心的毕业顺利走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时,班主任的辛勤付出,爱心浇灌终于收获了那份应有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