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作者】 李晓红

【机构】 陕西省神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后进生",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对待"后进生"以不伤害到学生呢?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使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健康成长。事实证明适当的措施"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后进生  转化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全体学生中,有一个群体即“后进生”群体却常常得不到一些教师应有的关心与重视。这些“后进生”一般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较差,比较自由散漫。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这些学生做好帮助转化工作,那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科成绩,都将起到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抓好“后进生”的转化,是每个化学教师都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本人为此做了以下探讨。
  一、“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可以说,在“后进生”中只有极少数是由于先天的智力因素造成的,其他大部分都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例家庭的破裂造成的家庭教育环境缺失,不良的社会环境的直接影响,不当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薄弱等等。因此只要教师教育得法,他们的“后进生”身份是完全有可能去掉的。
  二、“后进生”的转化对策
  1、多一些关心与爱护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好学生常常能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但“后进生”却很难,甚至从来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这种关心与爱护。久而久之,这些“后进生”就会自己把自己归入到班级中“不受欢迎的人”行列中,把自己与班级中其他人隔绝开来,产生自暴自弃心理,甚至开始与教师形成严重的抵触情绪,这些都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对每一位学生在了解他们的个性、爱好的同时,要带着平等的心态和不同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后进生”。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没有抛弃他们,他们和好学生一样,都平等的享受着老师的关爱。只有当教师对这些“后进生”付出了格外的关心以后,他们曾经自卑的心灵才会对老师开放。
  2、多一些赏识与鼓励
  每一位学生都是渴望能得到老师赏识的,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脆弱的心灵更需要老师的赏识去抚慰。教师要充分的赏识他们的优点,要让他们充满信心,确信自己的脑袋和好学生一样聪明,有很强的潜能,过去某些功课学习成绩不大好,是因为没有努力,没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只有用赏识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才会对化学教师产生亲近感,进而才会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学才会有实际效果。
  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赏识与鼓励的方法去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在新学期开始之时,我就跟他们强调初中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初学伊始,只要肯努力,掌握一定的方法,老师相信他们就一定能学的很好。通过老师的鼓励,使那些“后进生”开始有了学习的信心。在接下来的日常教学中,我也始终注意不断的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加以不断的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最终许多学生对化学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笔者曾经任教过一个“后进生”云集的“后进班”。刚入学时,该班士气低下,人心涣散。针对该情况,我在各方面不断的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同时对他们不求全责备,只求他们在课堂40分钟内能学有所获,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对接受能力特差的极少数学生,鼓励他们向老师同学请教,并且只要请教了,老师同样给予较高的评价,使他们也能得到老师的鼓励,提高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班的化学成绩在中考获得了较好成绩。
  学生需要老师的赏识与鼓励,这样每个学生身上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里头的火药未被点燃,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充分发挥出来。赏识是一种气度,是一种胸襟,学会赏识每一位学生,把充满期待的微笑和发自肺腑的鼓励,化作滋润学生心田的阳光、雨露,变成激励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3、多一些耐心和引导
  “后进生”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学习成绩差。因此转化“后进生”的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能有较高的提高。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多站在“后进生”一面,精心引导,替他们把脉诊病,对症下药,最后才能药到病除。
  相当部分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毅力差,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较懒惰散漫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身上一些不好的东西。如对于一些贪玩而荒废学业的学生,教师在教育同时不妨抽点时间带领他们一起进行一些文体活动,在一起活动的过程中,师生的距离拉近了,教师的要求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教师可通过自己在活动中的身体力行,强有力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该怎样恰当的玩,以及如何处理玩与学习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师恰当的引导,比任何空洞的说教更能转化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后进生”的特点,按照“低起点,小坡度,多引导,多鼓励”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到学习情景中,最终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作为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种种问题,使他们能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不会一帆风顺,对此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被一些反复吓倒,要相信他们身上的“问题”不是天生的,是最终能够改掉的。
  总之,“后进生”身上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但只要教师能对他们付出父母般的爱心,朋友般的热心,用赏识的目光和语言,给予激励引导,那么“后进生也会”后来者居上的“。教师应当相信他们。
  参考文献:
  1、《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1期
  2、《榆林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