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心率在少儿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 吕文好

【机构】 山东省青岛莱西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经过调查发现,在目前多数乡村级中学及县市级学校中,体育训练时大约95%的学校没有先进的测定设备以供训练时做参考。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选材标准及评价标准,强烈地冲击着原有的老的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在没有先进的测定设备下、又必须进行科学训练下出成绩,这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考验。
  关键词:心率 运动负荷 运动恢复 适度
  一名优秀的运动人才,从小就要有科学的训练做基础。做为中国目前现状,高科技检测设备远远达不到训练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严肃、认真地备课,熟练掌握没有高技术设备状态下掌握学生心率进行训练的技术。
  从生理学、运动学的观点来看,适宜的强度刺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其机能。小的强度刺激,反而降低其机体能力,甚至有损于健康。因此,我认为,控制适宜的训练强度是一个复杂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而在普通学校和基础的业余训练中,没有先进的科学的测定设备,教练员只能从运动员训练后机体的生理、生化反映和恢复情况告知觉、经验,主观地测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这样训练中负荷施加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对少儿训练大为不利,有损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健康成长。在多年的训练和教学中,我一直用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心率来控制运动负荷的大小和指导训练。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让我训练时对学生强度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同时,通过训练,也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从运动生理学方面讲,运动员的心率与运动负荷是相互关系的,给运动员持续增加运动负荷时,心率有明显的反映,运动负荷增加,心率也随之增加,根据心率与运动的这一关系,就可以利用心率来控制运动负荷,从心率的恢复看运动负荷是否适度,还可以从心率变化看运动效果。
  一、利用心率来控制运动负荷
  做为一名专业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大家都知道人的极限心率是200次/分,运动训练中最大极限心率为极限心率的80%,也就是160次/分。但大多数不从事体育教学的人来说,98%的人不知道极限心率对于运动员来说有多么的重要,更不知道训练强度对运动员有什么损伤及益处。因此,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自己知道这个知识,更要把这种知识通过天长日久的训练,慢慢地灌输给学生,让受训者自己了解训练强度对成绩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不光自己要懂得心率在训练时的重要性,更要起着传播者的作用。因此,教练员在执行运动计划时,应该注意,如果运动员的心率达到160次/分,就是达到了最大运动负荷,不可以再继续盲目地加大运动负荷,应适当减少。这样训练中教练员就很容易控制运动负荷,有利于运动成绩的稳步提高。
  二、从心率恢复看运动负荷是否适度
  纵观现有的教育理论,从小学到初中,文化课成绩是第一位的,训练属于业余,所有的训练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正常训练—训后恢复的教学模式,往往学生训练完后,在不做任何放松的情况下就要顺序进入教室学习文化课知识。这种模式给体育教育工作者掌握学生的恢复情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必须教会学生用心率(脉搏)来看运动后的恢复情况是一种即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学生可以利用挤出一分钟的时间来测定自己的脉搏并记录下来,把这种情况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顺序反馈给体育教育工作者,)其测定方法有二种:一种是测试运动后的恢复心率;另一种是测试运动次日的基础心率的恢复情况。通常在运动停止5分钟左右测试队员的心率是否恢复到准备活动后强度之前的心率,若越过20%,说明强度过大。在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测试心率,若还不能恢复到运动前一天清晨的心率,增快10%以上,提示运动负荷过大,应当减少运动负荷。
  三、从心率变化来看运动效果
  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知道,运动有一个加量——适应——再加量——再适应的过程。如果增新的运动负荷,起初心率和各方面比较强烈,是最大运动负荷。课时连续给运动员同样运动负荷,运动员就会慢慢地适应它。在训练中心率就会变低,同样的运动负荷不再是最大运动负荷,这时教练员就可以根据心率变化来循序渐进地给队员加大或递减运动负荷。
  总之,在县市级的一般学校里,都没有先进的科学设备,因此,为教练员训练少儿运动员增加了难度。没有设备不代表不能训练,从以上几点来判断运动负荷强度的大小,体育教育者可以巧秒地利用心率的变化来判断运动训练是否科学、合理,这种利用心率的变化训练方法足可以弥补没有现代设备的缺点,最终为科学地训练少儿运动员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