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究课堂时间设计对课改的倒逼作用

【作者】 刘 峰

【机构】 河南省镇平县一高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非灌输而精彩,大多数教师能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改革的方向,开展课堂实验和主题研讨、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在如何高效完成教学内容,怎样把握好课堂时间方面,往往存在着困惑。本文结合高中物理课堂实践感悟,概括一下我们从时间结构上探究课堂模式,让课堂时间规划设计产生新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戒除满堂灌,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指导思想。我们将一堂课学生展示、演练的时间不少于十五分钟作为课堂评价红线。“听课与看课结合,讲授与活动并重”是我们评课的新角度。对课堂45分钟进行必要的分割和规划,制定“1215”课堂时间模式,确保能力培养和各教学环节得到落实。
  例如,在匀变速运动一课中,给学生规划探究时间,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举实例说明匀变速运动规律,尤其是速度与加速度的区别,只有学生有了切身感受,掌握的知识才是牢固的;给时间让学生拿尺子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与实际力对照(许多人一画就错);给时间让学生从力学原理和能量原理讨论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给时间让学生关注航天科技,动手实验探究电荷与电场的关系,接触电学元件和电路,自制探索电流受磁场作用力的简易装置,发现电磁感应在自然界中的妙趣,体现物理教学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要求,形成学科特色,推动课改长期健康发展。
  时间结构规划设计:
  一、10分钟预习验收、展示交流
  1、教学目标明确,预习内容具体,梯度适当。
  2、预习材料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功能。
  3、教师检查预习效果的方式灵活。
  4、展示时间不少于10分钟,参与的学生多。
  5、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交流,预习成效好。
  二、20分钟点拨释疑归纳提高
  1、创造性地开发、使用教材;教学设计呈现多样化、开放性、创新性。
  2、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性、好奇心、求知欲望、探究欲望。
  3、关注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和谐、交流充分有效。
  4、对学生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5、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发现问题;提出、辩析、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
  6、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思维与质疑。
  7、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验操作熟练规范。
  8、重点突出,语言简练,条理清晰,教师主导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三、15分钟训练巩固布置预习
  1、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
  2、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堂验收正确率高。
  3、学生参与度高,诊断、纠错、巩固、提升环节完整,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课后预习设计科学,布置的具体,要求明确。
  这种课堂时间设计模式倒逼着教学设计的改革,推动了课改向纵深发展。课堂时间设计
  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备课标、备活动、备学法、动学生”的 “三备一动”课堂动作。二是将课堂规划为:“预习验收—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归纳提高;训练巩固—布置预习”三大模块。三是课堂时间呈现为“1215”结构。四是编制预习导纲、建立互助小组。
  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因学生参与而精彩,课堂因知识生成而精彩。“1215”模式是我们探索运用高效课堂过程中一种尝试,我们感到运用这一模式使课堂改革更有所遵循,时间掌控更明晰,有利于体现课堂主体、主导作用,有利于规范评价、科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