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作者】 张建才 李小燕 董文亮

【机构】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 甘肃 武威)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章在研究了当前国内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汽车专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提高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建议,以待提高汽车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关键词:汽车 专业课程 教学 职业素质 岗位能力
  Abstract:This essay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Auto Management majors.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uto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e theoreical research results of Auto Vocational Education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eassay probes into ways to enhance students“ pisition competence and ptofessionalis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automobile-majoring students and to better prepare them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professionalism,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major  courses.
  Keywords:automobile major courses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position competence
  当前中国的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汽车后市场对相关技术人才仍是供不应求,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汽车专业的居多,然而普遍都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内容枯燥难懂、知识欠更新等,各职业院校的教学实施中目前都作了实质性改革,如采用分阶段理实一体化教学、分科教学、综合实训等的教法,但因教学对象团体队伍太大等各方面原因,致使学生所储备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生产实际仍然存在着很大偏差,这不利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需要,而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想把专业课程上好却并非易事,下面就以该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策略。
  1.汽车专业课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程式化,学生对新技术上手慢
  职业学校将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在各种汽车维修企业和汽车制造装配企业,学生毕业后普遍从事维修汽车发动机、底盘、电器设备、钣金、整车维护及汽车生产线上的相关工作等,但缺少相关汽车新技术拓展方面的再造能力,此类设置导致培养目标程式化,课程标准内容也显得略为陈旧,导致无法有效衔接就业形势的变化和汽车后市场人才技能的要求,学生到了企业必须参加一定周期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另外学生适应新技术变革的知识储备较弱,造成了各方面资源的浪费,非常有必要进一步联合企业整合教育资源。
  1.2当前教学对象知识基础层次多样化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意见》的出台极大地拓宽了各类考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高等职业教育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特别是随着我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职高专招生实行单独测试、推免招生、中职生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小高考)以及高考考后统一招生(大高考),考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渠道增多,中、高职一体化的高等教育通道已经贯通,上高职的学生,将来也可读硕士、博士。据统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会成为主渠道。
  当前实施的单独测试和推免招生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本着扭转学术型人才富裕,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现状,实现人才培养供需平衡的目标。2016年,我省有17所院校实施单独测试招生,9所院校实施推免招生,就中职生及普通高中成绩低下的毕业生而言,参加单独测试和推免招生可供选择报考的院校较多,特别是在专业的选择上机会更大。从2015年高考录取情况来看,省内的高职高专全部完成了招生计划。
  1.3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综合能力不足
  随着汽车技术所涉及的知识面的迅速增大,要求教师既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并理解新技术相关的维修技能,具备融汇贯通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能力,还要求有具有较高的汽车知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多从事汽车专业教学的教师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后上岗,虽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但行业实践操作经验少之又少,学校通常会外聘一些来自于汽车企业的技工及修理一线的高级工程师,来弥补实践的薄弱,但是这些高工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汽车实时新技术,但当遭遇汽车实时更新技术的教学时,却很难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地诠释讲解,无法教会学生怎样用基础知识钻研新技术的方法,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1.4新技术教学内容难以在课程标准中定位
  汽车新技术往往囊括了汽车技术理论层面的热点研究,也包括还在实验试验阶段的技术,以及成熟的和投入使用的技术等等,这些内容前呼后应。而在实际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既能掌握实在的汽车新技术,又能解决汽车维修、服务中的新型问题,是我们教学中要亟待解决的难题。
  1.5教学辅助设备开发不足,现有设备利用率低
  近些年来汽车技术变革迅速推进,相应汽车专业教学设备也应不断升级更新,而这些设备又普遍价格昂贵与目前实训投入资金严重不符,且在设备运行中也凸显出了许多技术不成熟,导致教学实施中无法满足实训计划的问题,另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任课教师不熟悉设备的使用维护等原因,导致投入的设备未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6专业课教学组织困难
  当前汽车专业课的教学,主要是以理实一体化方式教学,教学目标终是尽量达到商业化标准。为此教学上做了重大改革,调整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并使之与理论课紧密衔接,学校也对教学场所的做了很大投入,设计建设了以实训场所为中心,将教室设在实训车间四周或车间楼上,构建配备了一批理实一体化教室,方便教学中开展理实并行或先理后实,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切实培养,然而这种模式却只适用于2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
  如何克服班级过大的困难并高效地推行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学习信心,进而达到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根本性提高,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2.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校方加强师资队伍势在必行,教学设施须不断升级更新
  目前汽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中面临着严重的师资匮乏问题,现有师资队伍中具备汽车新技术知识素养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教师人数少之又少,另外虽然已经与企业开展了较有深度的联合办学,但资深的汽车技术精英仍是无暇顾及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师资刚需方面考虑,学校应加大现有师资的培养力度,其次学校要考虑创造条件吸引并纳入行业内的高端人才,并设法引进资深汽车技术专家为职业教育奉献力量,另外要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投资做好教学设施的升级更新,尽量做到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及时完备设备更新后的培训工作,尽量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
  同时还要规避在技术变革中存在的专业技术教学的盲目性,整体把握并规划汽车技术教育的发展轨道,做出较为科学的计划,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互关系、考核评价等,另外要求教学要根据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以适应技术变革的需要,进而实现汽车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2.2加强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为了应对新招生制度下生源状况、教学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及行业对技术人才素质水平的刚需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应不断充电,要加强专业新知识的学习与贯通,实践操作能力要同步更新,一线教师要主动到企业或维修行业一线深入学习和接受规范训练,积极申请参加学校组织安排的各种行业新技术相关的学习,以便在教学中能做到教学的实质更新,有能力传授学生有效的技巧及方法,将学生能力的提升做到实处。
  2.3积极探索适合当下学情的教法
  当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目标简化并以够用、实用为主,综合学生素质、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需要,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能力目标,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中,使用较多的是现场演示的方法,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达到精简实用的目标,使学生在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必备技术,此过程既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新技术的自学能力,注重了学生沟通合作等综合素质目标的培养,还注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完全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过程并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及时调整授课侧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学习体会和个性创造等,具体实施时可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制定实施工单,以教材或学生实施手册为主体指导,附加维修资料,达到学生技能整体提高的标准,细化工作任务(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要求,把职业岗位标准渗透于实践实训教学工作中,最终使学生从教、学、做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这样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很好地把控实施环节及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及教学质量。
  另外最大限度提高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路径,汽车专业课教学在实践中也是在不断探索,与虽已经与企业协作,并针对专业课程的讲授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形式等方面都做了改进,探索并实践着怎样能够使学生更多的参与企业行为并无缝对接岗位需求,把改革深入到了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本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和配合,切实做到了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操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借此来实现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顾准.对高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中国成人教育.2011(21)
  [2] 陈为民.汽车新技术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企业家天地.2007(9)
  [3] 冯文成.关于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改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4] 陈冲.未来汽车维修发展.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5] 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11(8)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3B-119
  作者简介:张建才:生于1971年,男,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车用内燃机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李小燕:生于1981年,女,大学本科学历,讲师,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董文亮:生于1985年,男,大学本科学历,讲师,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