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初探

【作者】 陈冬花

【机构】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渭门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是小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阵地之一,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丰富,也是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有机结合,很好地发挥数学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 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要深入,立德树人要先行。新课标中指出“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践行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把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呢?
  一、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在对知识的分析中过程中,找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点,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契机。教材中搭配有很多的阅读资料“你知道吗”,其中就介绍了很多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教师应充分充分重视,合理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你知道吗?”之后,介绍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渗透德育,立德树人
  教材的例题与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钻研,认真备课,就能把这些因素挖掘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进行《时、分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我充分运用课件、各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我用课件演示分针走一小格表示一分钟,让学生们感受一分钟的长短,然后给学生们一分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读书、计算、跳绳、唱歌等),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虽然很短,但可以做很多事情,最后教育学生应珍惜每一分钟。接着再让学生感受一秒钟的长度,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立德树人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自觉进行检查,做错时及时纠正,自觉分析错误原因,防止错误再次发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必须写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一丝不苟,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加强国情的认知教育和环保教育,立德树人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的条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新的课题。新课标在这方面重点安排了一些例题和习题,以帮助青少年来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如,在讲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时我引用了温家宝爷爷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过的话:“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用除法的话,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的数目。”引用这句话后我让学生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结合所讲知识出示了这样一道题: 
  资助1个失学儿童返校园大约需要500元钱,如果13亿人每人节约1元钱,这13亿元大约可以资助多少个失学儿童?
  学生们经过计算更加理解了温家宝爷爷的这句话的含义。认清了我国的国情,虽然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众多,需要更加要珍惜现有的资源。同时我国还有很多贫困的地区,支持希望工程是我们公民的责任。我们这些贫困地区的学生,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来回报祖国人民的关怀。 
  总之,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捕捉,注重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立德树人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刘兼、孙晓天主编
  [2]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3]付全常.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