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闫庆德
【机构】 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有效教学的内涵,在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课程意识,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新课程实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表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学?简单地说,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广泛含义上说,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
新授课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最为关键的认知过程,是把课本知识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实践和运用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新知识加以领会和加深,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在进行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大量备课,选择或制作适合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课堂教学过程里,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教师应适时安排动脑动手和独立思考的练习,并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二、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教师有效性教学观念。讲完课后我们经常说,“反复讲过的题目和知识点,学生还是错”。其实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时往往是教材规定的内容讲完了就好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教学的有效性的判断依据已变成了看学生记忆了多少和考分的高低了,忽视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及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课堂教学应重点考虑如何提高每个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和实用时间的质量。
其次是课堂教学结构调配的失衡。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以往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陈述性,逻辑性,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即教师一人讲和教师问学生齐答齐读的时间过多,有的甚至是一讲到底,而单独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的时间和空间过少。其实,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探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自我思维方式的关键,若在课堂上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利,学生势必只能是接受性学习,学习的内容只能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而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和需求就会不断降低,这不利于形成创新思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三、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本人从以下两方面讨论。
(一)教学的准备
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是集中通过教案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目标和备课工作的准备。
1、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切不可把“目的”误当作“目标”,所以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不要使用笼统地语言,若指向不明确不具体,就失去了应有的可操作性。如此制定目标,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2、有效地备课工作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一是落实集体研讨制度和备课组长负责制度,落实研讨的时间、地点,责任到人;
二是改进集体备课的要求,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如备课的重点是提供整体教学思路和相关教学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好课堂重点的教学;
三是加强管理指导和督促评比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适时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
此外,在习题讲解中,也可采用上述各教学方式,如每一小组负责解答一道题,然后由小组代表上讲台讲解。对于简单的内容,也可以让学会参与讲课、参与板书(提供学生当老师的机会)。笔者曾多次试验过,效果非常好的。要相信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们也真的有这个能力,笔者相信“会偷懒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疑,同时教师多反思多钻研多实践,我想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会学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也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姚金兰.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293—297
关键词:新课程 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新课程实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放养”,一些情景教学消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种种现象都表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什么是有效教学?简单地说,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广泛含义上说,凡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惟一指标。
新授课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最为关键的认知过程,是把课本知识由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并加以实践和运用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对新知识加以领会和加深,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在进行新授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前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根据教学重难点进行大量备课,选择或制作适合的课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课堂教学过程里,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教师应适时安排动脑动手和独立思考的练习,并及时捕捉反馈信息。
二、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教师有效性教学观念。讲完课后我们经常说,“反复讲过的题目和知识点,学生还是错”。其实教学有无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时往往是教材规定的内容讲完了就好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至学生没有真正进入课堂学习的角色,学的效率低下,这种教学的有效性的判断依据已变成了看学生记忆了多少和考分的高低了,忽视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能力的培养及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课堂教学应重点考虑如何提高每个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和实用时间的质量。
其次是课堂教学结构调配的失衡。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理念,以往的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陈述性,逻辑性,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即教师一人讲和教师问学生齐答齐读的时间过多,有的甚至是一讲到底,而单独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的时间和空间过少。其实,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探究,进行适当的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自我思维方式的关键,若在课堂上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利,学生势必只能是接受性学习,学习的内容只能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而不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生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习动机和需求就会不断降低,这不利于形成创新思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三、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培养多种能力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本人从以下两方面讨论。
(一)教学的准备
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是集中通过教案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目标和备课工作的准备。
1、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切不可把“目的”误当作“目标”,所以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不要使用笼统地语言,若指向不明确不具体,就失去了应有的可操作性。如此制定目标,就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2、有效地备课工作
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一是落实集体研讨制度和备课组长负责制度,落实研讨的时间、地点,责任到人;
二是改进集体备课的要求,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如备课的重点是提供整体教学思路和相关教学资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好课堂重点的教学;
三是加强管理指导和督促评比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准备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适时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
此外,在习题讲解中,也可采用上述各教学方式,如每一小组负责解答一道题,然后由小组代表上讲台讲解。对于简单的内容,也可以让学会参与讲课、参与板书(提供学生当老师的机会)。笔者曾多次试验过,效果非常好的。要相信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他们也真的有这个能力,笔者相信“会偷懒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总之,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关键。只有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讲学生之所需,解学生之所疑,同时教师多反思多钻研多实践,我想在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学生会学得更好,老师们的教学也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慎英.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姚金兰.中学新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10):2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