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办好特色班
【作者】 明 杰
【机构】 新疆巴州和硕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新管理模式的背景及意义
(一)提出特色班级管理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其次,要有全面的人才观,清楚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还要有科学的质量观,明确分数不等于质量。权衡一个学校的标准,不能只看分数或“升学率”,还要看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落实这种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学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教育;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掘学生的发展动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校发展首先理念要先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本校提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中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崇学、砺志、有为”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依法治校,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
(二)特色班级及其重要意义
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所谓特色班级,即品牌班级,是各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含科任)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特长等因素,持之以恒地开展的有独特教育风格的班级特色活动。特色班级应有自己的班风、学风、班歌、班口号、班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精神面貌等。要形成特色,简单一点讲就是持之以恒的做某件事,主题明确,坚持并使之积淀,良好的积淀就会形成班级特色。特色班级是有独特的班级氛围、教育风格,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他班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班级。一个班级的发展,就是学生的发展。鉴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倡议开展“班班创特色,班班有特色,特色之花齐放”的创建特色班级的活动。在创建特色的班集体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实验内容特色化架构下的班级管理,重点实验研究以下内容
1.探讨推进“生本管理”的新模式。即“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这样的预设模式,符合成长发展的阶段需要,创设了特色化架构的德育体系,本源的理论框架。行为习惯养成,学习成绩的评判及考量,应当重设原初的具体指标,把同学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特性的思考精神,主动接纳知识这样的心态,都涵盖进拟定的考量指标中,不单纯注重分数。探讨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增强班集体荣誉感。
2.探讨如何注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特有的文化建设,当成切入点。从平常的课室布置、班级口号、誓词、班级精神等方面,依循育人为本这一总指引,建构班级的新颖文化。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
3.探讨如何注重挖掘学生潜能。结合学生成长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内心情感,发现学生特有的潜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热情,激励和赏识学生,协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
4.探讨如何转变育人理念。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摒弃传统育人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核心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测量法,问卷等方法。通过两年的研究,进行多次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校本教材和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个案或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四、研究过程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建特色班级动员大会,对课题组成员及全校班主任进行新课程德育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
2.各班成立创建特色班级机构并研究确定特色班级主题,制定方案。
3.形成班级创建方案,填写特色班级申报表。
4.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班创建特色方案进行审评。
五、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初中特色班级管理有显著效果,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希望更多的初中班主任可以把特色班级管理当作一种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进一步改进优化。结论一:班级管理应突出体现“生本管理”的特色。该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潜力,转变育人理念,具有成效性的新颖模式。“生本管理”的新颖模式,摸索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了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
六、现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特有的“叛逆期”和“转型期”,为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有的同学家庭特殊,家庭教育不能到位。教师工资待遇仍旧偏低,不能激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热情。如何理智思考当前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年龄特点,破解学校德育瓶颈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二)摸索改进方向
本课题在推进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课题研究中,有些班级拟定的目标、班级文化、班规制度、誓词选定、潜能挖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也还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读书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分化较为严重。(七年级就开始分化、八年级严重)。低分段人数多,有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在推进“生本管理”新模式的同时,依然有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没有发挥出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后,我们将改进工作方法和操作细节,探讨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生长点,力求有新的突破。争取更多的班级参与实践,创建更多更好有特色的班级,推进学校德育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一条有德育特色的办学之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级中学。
(一)提出特色班级管理的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明确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现代化服务。其次,要有全面的人才观,清楚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还要有科学的质量观,明确分数不等于质量。权衡一个学校的标准,不能只看分数或“升学率”,还要看是否培养了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落实这种价值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学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选择适应学生的教育;又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发掘学生的发展动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学校发展首先理念要先行,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本校提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中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秉承“立德、崇学、砺志、有为”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依法治校,文化育人,质量立校,科研强校”的治校方略。
(二)特色班级及其重要意义
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所谓特色班级,即品牌班级,是各班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班主任(含科任)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特长等因素,持之以恒地开展的有独特教育风格的班级特色活动。特色班级应有自己的班风、学风、班歌、班口号、班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精神面貌等。要形成特色,简单一点讲就是持之以恒的做某件事,主题明确,坚持并使之积淀,良好的积淀就会形成班级特色。特色班级是有独特的班级氛围、教育风格,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其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等,区别于其他班级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班级。一个班级的发展,就是学生的发展。鉴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倡议开展“班班创特色,班班有特色,特色之花齐放”的创建特色班级的活动。在创建特色的班集体的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特色班级的创建,可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实验内容特色化架构下的班级管理,重点实验研究以下内容
1.探讨推进“生本管理”的新模式。即“以学生为本”,凸显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自我管理。这样的预设模式,符合成长发展的阶段需要,创设了特色化架构的德育体系,本源的理论框架。行为习惯养成,学习成绩的评判及考量,应当重设原初的具体指标,把同学的认知态度、情感、价值观、创新特性的思考精神,主动接纳知识这样的心态,都涵盖进拟定的考量指标中,不单纯注重分数。探讨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平台,增强班集体荣誉感。
2.探讨如何注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班级特有的文化建设,当成切入点。从平常的课室布置、班级口号、誓词、班级精神等方面,依循育人为本这一总指引,建构班级的新颖文化。动员全班同学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形成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文化。
3.探讨如何注重挖掘学生潜能。结合学生成长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内心情感,发现学生特有的潜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热情,激励和赏识学生,协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
4.探讨如何转变育人理念。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摒弃传统育人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育人理念。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核心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同时伴以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测量法,问卷等方法。通过两年的研究,进行多次过程性评价和定性分析,总结出研究经验,以校本教材和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并把优秀的个案或作品向广大教师推广和借鉴。
四、研究过程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创建特色班级动员大会,对课题组成员及全校班主任进行新课程德育理念的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
2.各班成立创建特色班级机构并研究确定特色班级主题,制定方案。
3.形成班级创建方案,填写特色班级申报表。
4.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对各班创建特色方案进行审评。
五、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初中特色班级管理有显著效果,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初中班主任教师对特色班级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视。希望更多的初中班主任可以把特色班级管理当作一种模式应用到实践中去,并进一步改进优化。结论一:班级管理应突出体现“生本管理”的特色。该模式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学生潜力,转变育人理念,具有成效性的新颖模式。“生本管理”的新颖模式,摸索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树立了改革和创新意识,培养德育研究意识和能力。
六、现有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特有的“叛逆期”和“转型期”,为班级管理带来了困难。有的同学家庭特殊,家庭教育不能到位。教师工资待遇仍旧偏低,不能激发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热情。如何理智思考当前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和年龄特点,破解学校德育瓶颈问题,是教育工作者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二)摸索改进方向
本课题在推进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课题研究中,有些班级拟定的目标、班级文化、班规制度、誓词选定、潜能挖掘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也还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和读书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分化较为严重。(七年级就开始分化、八年级严重)。低分段人数多,有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在推进“生本管理”新模式的同时,依然有班级的自主管理水平没有发挥出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后,我们将改进工作方法和操作细节,探讨新的方法,寻找新的生长点,力求有新的突破。争取更多的班级参与实践,创建更多更好有特色的班级,推进学校德育再上一个新台阶,走出一条有德育特色的办学之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