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对作业说“我爱你”

【作者】 张 艳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新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改倡导的是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内心中快乐的事情。然而,现在许多老师还是在给学生留着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这种作业留了还不如不留;有的老师留了作业让学生来检查,于是就有的孩子偷工减料了;也有的老师连用学生检查这一步都省了,干脆不检查,这样有的孩子就得过且过了……重复性的作业,大量的作业,结果无外乎是学生对作业的厌倦、应付、乱写一气。面对如此现状,我要说“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可是,怎么才能让学生对作业说“我爱你”呢?
  首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形成的这种教学观、学生观在学生作业这一环节如何体现,如何通过学生作业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其次,“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政治学科教改的发展方向之一,政治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政治,让学生从政治中学会生活。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也是当前我国“双该”活动的热点和亮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符合学生特点的研究性政治实践活动,对学生挖掘潜能,增强自信,激发创造,提高素质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用研究性、实践性的作业代替单纯的讲解、练习、强化,更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机械限定作业时间给学生减负治标不治本,关键是要改革传统的命题式作业!”一场作业改革悄然在校园兴起。老师,应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一、作业内容要“趣”
  作业从学生中来,贴近生活,尽量丰富多彩。
  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结合教材随时设计一些小专题作业。例如学习“可持续发展”时,可先让学生去网上搜集感知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再让学生写出自己节能环保的一些生活中的做法和想法。很多学生觉得这样的作业很新奇,也很有意义,由以前的厌学厌做变得爱学要做,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也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课改中着重强调的。我们更应该把政治学科教得更“实用”。于是我们利用政治作业这一平台加强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活动类作业可在课外进行,只要是实用和有趣,学生的兴趣就会非常高。如我们曾经在全校搞了一次大型的社会调查,内容是你所在社区的大学生和职高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学点知识,多学点技能。最后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报告大多内容翔实,有观点,有材料,质量很高,反响很好。
  二、作业布置和完成方式要“创”
  1.个人作业与集体作业相结合
  有些作业需要学生个人独立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便于教师从作业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程度。有些作业我们大胆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有时甚至是全班为单位)去完成,并告诉学生,这不是抄袭,而是取长补短,集众人的智慧去完成任务,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解决如何组织、如何协调、如何分工、如何解决争端分歧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势必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意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小组的组成我们有时是让学生自愿组合,有时是老师强行分配,以便锻炼学生和不同(甚至是不喜欢的)人相处的能力。
  2.必选作业和自选作业相结合
  当今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当代中学生更是极度崇尚个性的群体之一,作业若一刀切,往往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将必选和自选作业结合起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尽可能使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作业形式也可自选,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报告会,也可以是图片展……这种自选的作业方式灵活性大,便于展示学生个性和特长,深受学生欢迎。
  3.文字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
  政治作业若仅仅局限在作业本上,实在是过于狭隘。政治作业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作业完全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政治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政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政治。”而作为政治课的生活实践,完全可以充分体现在政治作业中来,应摒弃实践作业不像作业、课外实践活动是不务正业的错误思想观念。
  三、作业评价方式要“多”
  对一项事物的评价直接影响到该事物的参与者对该事物的认同态度。对学生的作业成果(结果),传统的对错式评价方式往往会影响学生对作业的情感认同态度。一些学生不愿意做作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文化基础较差,做的作业老师一错定之,长此以往,也就对政治作业敷衍了事。
  同时,政治学科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政治作业很多时候不可能是对或错能评价得了的。在提倡创新和个性的改革理念下势必要改革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我们除了对错这种方式外,对学生作业成果(结果)还采用了以下一些评价方式:
  1.分等级。对学生作业成果分为ABCD四档,哪怕是较差的学生作业,也不一棍子打死,尽可能鼓励。
  2.报告会。有些作业让学生自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来介绍,能赢得掌声,就是好作业。
  3.竞赛式。把有些作业演化成一项政治小竞赛,请部分学生和老师做评委,以竞赛结果来对作业进行评判。
  这些评价方式的运用,使得一些在初中长期受不到老师肯定的学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久违的成功体验,做作业的兴趣高了,态度好了,作业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对或错,这个许多人觉得小得不能再小的问题,在这群或许从小学开始就极少受到老师看重的学生而言,却是大问题。所以,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极其重要。
  总之,作业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快乐!
  为了让学生对作业说:“我爱你”,老师们仍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