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利用仿写训练提高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教学探究
【作者】 杨 艳
【机构】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为了适应听障学生的发展,聋校课程、教材已进行改革。受环境和手语表达方式的影响,书面语成为听障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听障学生将手语反应为书面语表达时,成分残缺、语序不正确、不符合逻辑等错误屡见不鲜,导致融入社会存在障碍。结合听障学生的生理、认知特点,通过仿写好词佳句、文本句式、段落、章节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听障学生的语言理解,使表达更通顺、更完整,进而提高他们的书面语表达。
关键词:听障学生 仿写训练 书面语表达 融入社会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难以自然习得语言,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滞后。受手语表达方式的影响,手语反应到书面语时,常常呈现语序不符合语言的语法习惯、成分残缺、不符合逻辑等错误。
如:大操场跑完气喘吁吁。(成分残缺)
同学们学生时而衣服洗,时而电视,时而做写作业。(成分残缺)
妈妈的辛苦我帮助打扫地了。(语序颠倒)
同学们终于丰收。(不符合逻辑)
普校教材内容与社会的发展接近,能将学到的内容与生活融合,在对听障学生进行书面语表达教学探究时,运用普校教材引导学生理解积累文本中的词语、句段、章节,依托文本运用仿写训练的教学实践,理解积累语言,从中发现和掌握语句组合的特点,促进书面语表达更通顺、更完整。
一、仿好词佳句,理解积累语言
听障学生难以自然习得语言,不仅在信息接收环节存在障碍,而且没有足够的词语和语法进行编码,造成与周围世界的融入障碍。故聋校语文教学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那课中,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极多,不仅适合学生理解积累,更适合学生仿写训练。在教学本课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安排了以下仿写训练。
教师用PPT出示导学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用“ ”圈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哪些词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学生汇报交流:“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通过图文结合学生很快理解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课中设计了用“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词语进行仿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仿写出这些ABB式、两种混合色、事物加颜色的词语,经过有效的指导、观察、思考,学生呈现出颜色的词语有“绿油油、白茫茫、土黄、火红、花红、桃红、柳绿、天蓝、海蓝、草绿、葱绿、鹅毛雪等词语”。能力较好的听障学生能将自己仿写的词语放入语境里进行书面语表达“大地被包裹成雪白的一片。”“校园里一片花红柳绿。”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语言,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为书面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仿文本句式,促进语言理解
手语不像有声语言词汇丰富,很多抽象的词语很难用手语表达,手语中还存在大量手语兼代的现象,如:贡献、奉献、付出,再加上听障学生与外界接触少,即使课堂上积累了词汇,不运用到书面语表达中,也会逐渐将正确的手语转换为错误的书面语表达。如手语“食堂”书面语表达为“吃家、餐家、吃厅”等。因此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句式仿写让学生言之有序,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这课教学中,其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我设计了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问学生荷叶是大圆盘?生答道“不是,是“像”。”师:是什么像什么?生:“荷叶像圆盘。”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荷叶”比作“圆盘”。从而引导学生从“像”这个字可以看出“荷叶”和“圆盘”间有相似性,认识和理解这样的修辞手法叫比喻。接着让学生用这种表现手法仿写句子。引导学生看了看窗外的景物,能发现什么像什么?生用手语描述“窗外的树像伞。”“白云像棉花。”那就试试用( )像( )的句式,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果然不负众望,说得一句比一句精彩,“洁白的云朵,像一片片羽毛。”、“漂浮的白云,像软软的棉花。”郁郁葱葱的大树,像一把绿伞。”仿写句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并能仿照课中句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进而将手语内容通顺地转化为书面语进行表达,更好的促进了听障学生的语言理解。
三、仿课文段落,提高语句组合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有仿写点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写作方法,形成书面语的表达。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描写小燕子外貌的一段中,教师提出,这段话中作者描写了小燕子的什么?“羽毛、翅膀、尾巴。”学生答道。PPT出示:( )的羽毛、( )的翅膀、( )的尾巴、( )小燕子。学生很快知道“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描写小燕子。燕子有头,有眼睛,有爪子,为什么不全写下来?写一个事物,要善于抓住特点来写。特点是人或物特有的,下面看看某某同学,她有哪些特点?头发卷、大眼睛这些特点是别人没有的,我们就可以重点描写。请同学们用描写小燕子外貌的写法描写一名同学的外貌。有了学生平时仿写训练积累的方法,才有了生动形象的表达:“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加上高挑的个子,这就是聪明可爱的李某某。”学生懂得结合学生的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词语,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带给学生表达的灵感和启发,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
四、仿章节布局,促进整体表达。
在教学中,听障学生写篇章的教学是书面语表达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使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从整体布局进行表达训练,我选择教材中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的文章进行仿写指导。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颐和园》按参观的顺序进行叙述。参照这样的写法,课内引导学生叙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主要抓住哪些特点来写?再结合生活实际,想请大家当一次导游,用参观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为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并进行仿写,以下是一位有残余听力的学生经过教师引导、观察后的仿写内容: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一走进校门,就看见“自强不息”四个字竖立在花坛中央,好像时刻在提醒我们要努力学习。走过花坛是一幢三层的教学楼,我们在这里上课,教师在这里办公。左边是宽阔的操场,它的四周种满了玉兰树、铁树、香樟树和各色鲜艳的花,显得十分好看。走过大操场就来到宿舍,每一间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
从反馈上来的内容看,这名学生能按参观的顺序进行描写,还能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
五、启示和思考
无残余听力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较弱,导致仿写训练变为换词训练,达不到仿写训练的目的,这部分学生存在理解困难,与教师的沟通上也有障碍。这需要教师课堂内外的兼顾,在生活中增加与学生自然手语交流的频率扩充服务于生活的词汇量和句子,课内设计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仿写训练,循序渐进,相信书面语表达也会随之进步。此外,要注重听障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结合生活中的特殊事件让引导学生观察用手语进行描述,再用书面语表达出来。
仿写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创造,它让学生有形可仿,有助于课文理解与书面语表达的结合,是有效提高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仿写训练使听障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主流社会交流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4.
[2]王雪飞,吴静.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4]叶立群.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听障学生 仿写训练 书面语表达 融入社会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难以自然习得语言,导致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滞后。受手语表达方式的影响,手语反应到书面语时,常常呈现语序不符合语言的语法习惯、成分残缺、不符合逻辑等错误。
如:大操场跑完气喘吁吁。(成分残缺)
同学们学生时而衣服洗,时而电视,时而做写作业。(成分残缺)
妈妈的辛苦我帮助打扫地了。(语序颠倒)
同学们终于丰收。(不符合逻辑)
普校教材内容与社会的发展接近,能将学到的内容与生活融合,在对听障学生进行书面语表达教学探究时,运用普校教材引导学生理解积累文本中的词语、句段、章节,依托文本运用仿写训练的教学实践,理解积累语言,从中发现和掌握语句组合的特点,促进书面语表达更通顺、更完整。
一、仿好词佳句,理解积累语言
听障学生难以自然习得语言,不仅在信息接收环节存在障碍,而且没有足够的词语和语法进行编码,造成与周围世界的融入障碍。故聋校语文教学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火烧云》那课中,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极多,不仅适合学生理解积累,更适合学生仿写训练。在教学本课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安排了以下仿写训练。
教师用PPT出示导学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用“ ”圈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哪些词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学生汇报交流:“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通过图文结合学生很快理解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课中设计了用“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词语进行仿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仿写出这些ABB式、两种混合色、事物加颜色的词语,经过有效的指导、观察、思考,学生呈现出颜色的词语有“绿油油、白茫茫、土黄、火红、花红、桃红、柳绿、天蓝、海蓝、草绿、葱绿、鹅毛雪等词语”。能力较好的听障学生能将自己仿写的词语放入语境里进行书面语表达“大地被包裹成雪白的一片。”“校园里一片花红柳绿。”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理解语言,积累词语,丰富语言,为书面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仿文本句式,促进语言理解
手语不像有声语言词汇丰富,很多抽象的词语很难用手语表达,手语中还存在大量手语兼代的现象,如:贡献、奉献、付出,再加上听障学生与外界接触少,即使课堂上积累了词汇,不运用到书面语表达中,也会逐渐将正确的手语转换为错误的书面语表达。如手语“食堂”书面语表达为“吃家、餐家、吃厅”等。因此在掌握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句式仿写让学生言之有序,促进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这课教学中,其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我设计了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问学生荷叶是大圆盘?生答道“不是,是“像”。”师:是什么像什么?生:“荷叶像圆盘。”师: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荷叶”比作“圆盘”。从而引导学生从“像”这个字可以看出“荷叶”和“圆盘”间有相似性,认识和理解这样的修辞手法叫比喻。接着让学生用这种表现手法仿写句子。引导学生看了看窗外的景物,能发现什么像什么?生用手语描述“窗外的树像伞。”“白云像棉花。”那就试试用( )像( )的句式,进行仿写训练。学生果然不负众望,说得一句比一句精彩,“洁白的云朵,像一片片羽毛。”、“漂浮的白云,像软软的棉花。”郁郁葱葱的大树,像一把绿伞。”仿写句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并能仿照课中句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想象,进而将手语内容通顺地转化为书面语进行表达,更好的促进了听障学生的语言理解。
三、仿课文段落,提高语句组合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有仿写点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课文讲了什么,是如何表达的,从而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写作方法,形成书面语的表达。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课,描写小燕子外貌的一段中,教师提出,这段话中作者描写了小燕子的什么?“羽毛、翅膀、尾巴。”学生答道。PPT出示:( )的羽毛、( )的翅膀、( )的尾巴、( )小燕子。学生很快知道“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活泼机灵”这些词语描写小燕子。燕子有头,有眼睛,有爪子,为什么不全写下来?写一个事物,要善于抓住特点来写。特点是人或物特有的,下面看看某某同学,她有哪些特点?头发卷、大眼睛这些特点是别人没有的,我们就可以重点描写。请同学们用描写小燕子外貌的写法描写一名同学的外貌。有了学生平时仿写训练积累的方法,才有了生动形象的表达:“一头乌黑发亮的卷发,一对圆溜溜的大眼睛,加上高挑的个子,这就是聪明可爱的李某某。”学生懂得结合学生的特点,用生动准确的词语,进行仿写,这样的仿写带给学生表达的灵感和启发,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
四、仿章节布局,促进整体表达。
在教学中,听障学生写篇章的教学是书面语表达教学中的难点。为了使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从整体布局进行表达训练,我选择教材中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的文章进行仿写指导。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颐和园》按参观的顺序进行叙述。参照这样的写法,课内引导学生叙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主要抓住哪些特点来写?再结合生活实际,想请大家当一次导游,用参观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为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并进行仿写,以下是一位有残余听力的学生经过教师引导、观察后的仿写内容:
美丽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美丽的花园。
一走进校门,就看见“自强不息”四个字竖立在花坛中央,好像时刻在提醒我们要努力学习。走过花坛是一幢三层的教学楼,我们在这里上课,教师在这里办公。左边是宽阔的操场,它的四周种满了玉兰树、铁树、香樟树和各色鲜艳的花,显得十分好看。走过大操场就来到宿舍,每一间都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
从反馈上来的内容看,这名学生能按参观的顺序进行描写,还能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
五、启示和思考
无残余听力的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较弱,导致仿写训练变为换词训练,达不到仿写训练的目的,这部分学生存在理解困难,与教师的沟通上也有障碍。这需要教师课堂内外的兼顾,在生活中增加与学生自然手语交流的频率扩充服务于生活的词汇量和句子,课内设计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仿写训练,循序渐进,相信书面语表达也会随之进步。此外,要注重听障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结合生活中的特殊事件让引导学生观察用手语进行描述,再用书面语表达出来。
仿写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再创造,它让学生有形可仿,有助于课文理解与书面语表达的结合,是有效提高听障学生书面语表达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仿写训练使听障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主流社会交流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14.
[2]王雪飞,吴静.听觉障碍学生教学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2.
[4]叶立群.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