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批互批
【作者】 杨晓磊
【机构】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五洲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现阶段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的教学,往往出现一种现象:教师改一天,学生看一眼。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自批互批打破了传统的模式,更加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批互批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往往也是教师最头痛的部分,用“焚膏油以记昝,恒兀兀以穷年”来形容都不为过。但教师的努力往往只换来学生的一瞥,而后就继续周而复始的轮回,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对作文感兴趣?学生自批互批不失为一个最佳的办法。
一 发挥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曾经说过:“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写出来的”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但作文教学就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作文课教师上完课,学生或课上或课下完成作文就完事大吉,教师批改之后的评语对学生有多少触动?学生会不会认真做反思?这是当今作文课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自批互批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做批改前的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批改课必须要求教师备教案。让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一些目标,要求,即该写什么,该怎样去写?在课前要带领学生复习批改知识,细化到批改符号的准确性。教师要先挑选一到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代表性指特别好和不合格的作文)在课堂上要学生现场来讨论一下文章的好与不好,让学生撰写评语,让学生知道怎样突出评语的重点,让被评者能够知道评价者的意图。
其次,批改形式要多样化。自批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批改,而互批则可以选择多种形式。互批常见的形式是同桌之间互批,这就要求教师在调座位的时候要格外的用心,可以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分座位。互批还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批改,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小看集体的智慧,一篇文章拿出来大家轮流改,每个人的意见都可以被接受采纳,对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而互批还有一种形式是班级与班级之间交换互批,这种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们交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最后,自批互批之后的反馈要做好。不论是自批还是互批,都要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批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后有怎样的收获。其实学生在互批的时候很容易有一些触动,会一遍批改一遍反思自己在平时的作文中有着怎样的好与不好之处,内心会与被批者做一个比较,而在以后的作文中也会尽量的去避免曾经自己或者他人犯过的错误,这样一来,前面所提到的教师评语学生不会认真的分析和揣摩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二教师在学生自批互批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学生自批互批的道路上,教师的位置不可或缺。一开始就让一个连写作文都很吃力的孩子去修改别人的作文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可以在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一些评分的标准,如:
(一)题目、内容是否合理?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文不对题,是否是按照习作的要求来进行选题、文章内容是否是习作要求的内容。
(二)机构是否合理?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是否合乎习作要求,如符合要求,中心有没有突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语言是否流畅。文章能不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遣词造句有没有不妥之处,全文的错别字有多少,作者能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四)书写工整与否?从写字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习作的态度是否端正,所以习作必须要求书写规范,本子要妥善的进行保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这一系列的规矩教给学生之后,批改就不会只是单纯的好、不好之分了,学生能够用几句话写出好在哪里,而不好又是在哪里。
学生自批互批或者在讨论的同时,教师要加大巡视的力度,在学生有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候适时的干预,给出最佳的方案,不要让学生觉得难而退缩。
三自批互批之后的作品展示
学生自批互批之后,较为优秀的作文可以在全班展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装订成册,在学生们互相批改之后,可以把比较成熟的文章装成一本《美文集》,每篇文章下面注明作者和批改人,放大作者的优点同时提高批改人的地位,这样每篇文章的两个作者相当于合作的关系,而这种合作的关系能够让学生们互惠互利,他们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的被提高了。可以课堂讲解,让学生把原始的文章投影在银幕上,批改人讲解自己的见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讲解,这种展示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让不会修改作文的学生进行学习。
四学生自批互批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讲自批互批能够提高自身的写作兴趣,能够提高对于一篇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养成写作之后自己主动去修改的习惯。这是在自批互批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立竿见影的好处,而另外的一个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团队意识,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对于教师来讲,虽然这样让学生自批互批自己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但起码让语文教师从作文堆里面解放了,二次批改毕竟会相对轻松一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先教学生如何去批改,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受益的是师生双方。
当然,自批互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家长,自批互批会让家长产生一种想法:“这是不是老师为了偷懒而实施的呢?”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不能理解作文让学生们互批,尤其是还未成年的小学生,会认为这是语文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而臆想出的办法。所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这种做法是有根据、依据的。
其次的问题来源是学困生。学困生有些是不会改,不知道如何去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的时候做好“一帮一 结对子”工程,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手把手的去教会这些学困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学困生一起修改,在巡视的时候对于此类学生要特别的关注。另一类的学困生是自己不够积极主动,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抓起,多与之谈心,靠小组帮扶,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批互批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学生的主体性,在自批互批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 国家教育部 2011年
吕叔湘 《关于中学语文的种种问题》[J] 1979
叶圣陶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 中国语文 1978
关键词:作文教学 自批互批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地位不言而喻,但往往也是教师最头痛的部分,用“焚膏油以记昝,恒兀兀以穷年”来形容都不为过。但教师的努力往往只换来学生的一瞥,而后就继续周而复始的轮回,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对作文感兴趣?学生自批互批不失为一个最佳的办法。
一 发挥学生在作文批改中的主体作用
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曾经说过:“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而是靠学生写出来的”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但作文教学就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作文课教师上完课,学生或课上或课下完成作文就完事大吉,教师批改之后的评语对学生有多少触动?学生会不会认真做反思?这是当今作文课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自批互批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做批改前的准备工作。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充分,批改课必须要求教师备教案。让学生明确此次作文的一些目标,要求,即该写什么,该怎样去写?在课前要带领学生复习批改知识,细化到批改符号的准确性。教师要先挑选一到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代表性指特别好和不合格的作文)在课堂上要学生现场来讨论一下文章的好与不好,让学生撰写评语,让学生知道怎样突出评语的重点,让被评者能够知道评价者的意图。
其次,批改形式要多样化。自批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批改,而互批则可以选择多种形式。互批常见的形式是同桌之间互批,这就要求教师在调座位的时候要格外的用心,可以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分座位。互批还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批改,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要小看集体的智慧,一篇文章拿出来大家轮流改,每个人的意见都可以被接受采纳,对学生的帮助还是很大的。而互批还有一种形式是班级与班级之间交换互批,这种形式也可以让学生们交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最后,自批互批之后的反馈要做好。不论是自批还是互批,都要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批改自己或他人的作文后有怎样的收获。其实学生在互批的时候很容易有一些触动,会一遍批改一遍反思自己在平时的作文中有着怎样的好与不好之处,内心会与被批者做一个比较,而在以后的作文中也会尽量的去避免曾经自己或者他人犯过的错误,这样一来,前面所提到的教师评语学生不会认真的分析和揣摩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二教师在学生自批互批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在学生自批互批的道路上,教师的位置不可或缺。一开始就让一个连写作文都很吃力的孩子去修改别人的作文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可以在开始的时候给学生一些评分的标准,如:
(一)题目、内容是否合理?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文不对题,是否是按照习作的要求来进行选题、文章内容是否是习作要求的内容。
(二)机构是否合理?要找出文章的中心是否合乎习作要求,如符合要求,中心有没有突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
(三)语言是否流畅。文章能不能够表达作者的想法,遣词造句有没有不妥之处,全文的错别字有多少,作者能不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四)书写工整与否?从写字就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习作的态度是否端正,所以习作必须要求书写规范,本子要妥善的进行保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这一系列的规矩教给学生之后,批改就不会只是单纯的好、不好之分了,学生能够用几句话写出好在哪里,而不好又是在哪里。
学生自批互批或者在讨论的同时,教师要加大巡视的力度,在学生有问题亟待解决的时候适时的干预,给出最佳的方案,不要让学生觉得难而退缩。
三自批互批之后的作品展示
学生自批互批之后,较为优秀的作文可以在全班展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装订成册,在学生们互相批改之后,可以把比较成熟的文章装成一本《美文集》,每篇文章下面注明作者和批改人,放大作者的优点同时提高批改人的地位,这样每篇文章的两个作者相当于合作的关系,而这种合作的关系能够让学生们互惠互利,他们的积极性就很大程度的被提高了。可以课堂讲解,让学生把原始的文章投影在银幕上,批改人讲解自己的见解,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小组讲解,这种展示不仅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让不会修改作文的学生进行学习。
四学生自批互批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讲自批互批能够提高自身的写作兴趣,能够提高对于一篇作品的鉴赏能力,能够养成写作之后自己主动去修改的习惯。这是在自批互批中我们能够看到的,立竿见影的好处,而另外的一个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团队意识,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对于教师来讲,虽然这样让学生自批互批自己的工作量并没有减少,但起码让语文教师从作文堆里面解放了,二次批改毕竟会相对轻松一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先教学生如何去批改,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受益的是师生双方。
当然,自批互批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家长,自批互批会让家长产生一种想法:“这是不是老师为了偷懒而实施的呢?”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不能理解作文让学生们互批,尤其是还未成年的小学生,会认为这是语文教师为了减少工作量而臆想出的办法。所以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这种做法是有根据、依据的。
其次的问题来源是学困生。学困生有些是不会改,不知道如何去下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的时候做好“一帮一 结对子”工程,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手把手的去教会这些学困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和学困生一起修改,在巡视的时候对于此类学生要特别的关注。另一类的学困生是自己不够积极主动,对于这类学生教师一定要从心理抓起,多与之谈心,靠小组帮扶,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批互批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学生的主体性,在自批互批中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S] 国家教育部 2011年
吕叔湘 《关于中学语文的种种问题》[J] 1979
叶圣陶 《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 中国语文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