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付 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西板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是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兴趣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物理教学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力求趣味新奇。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增强新鲜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操作兴趣。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发生影响,同时得到了成功的满足。如:对于教材中音调内容后的有趣实验:9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有深度不同的水,由少到多地排列在桌子上,取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只杯子,其音调结果不同。对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并让学生独立分析原因,总结出规律,这样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勤于总结的习惯,因此意义也超过了传授知识本身。边实验边观察,不断地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学生的兴趣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把学生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的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升华为能力,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只能是死知识,随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逐渐增多,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教会他们应用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物理就在我身边,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很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对物理的亲切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惯性”这节课时,可这样设疑:用一块约30千克大石头压住用毛巾垫着的左手,用右手举起一个约3千克的铁锤,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用这个重铁锤直接打到我这左手上,我这只手不断也得残废。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铁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铁锤敲击石块时,石块由于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大大减小了对人体的冲击,所以人没事。这样必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三、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
物理教师要像一位著名的演员,会塑造出多种有血、有肉,有特点,令人崇拜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方法与新方法作适当的类比,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夸大的对比,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人从摩天大楼顶层跳下来”进行比较,在讲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人座在沙发上”和“人座在一枚钉子上”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从教学角度来看,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符合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它有帮助学生学习,明确思路,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训练思维等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会”起步,达到“会学”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窗体顶端
四、运用合作、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用的活力,学生厌学,学习效率较低。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坚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非常必要,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问题,老师留出一些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五、以情激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离不开思和问,老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不可搪塞,不可不闻不理冷处理,学生在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时,难免有幼稚观点,教师不能不耐烦,摆架子,要耐心引导,肯定点滴可取的见解,必要时,可充当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列,让学生真正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恰到好处的比喻,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娴熟的教学技能,都能扣紧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形中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逐渐升级,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实践证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原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乐趣和无尽的奥妙,把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动力,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物理教学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力求趣味新奇。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增强新鲜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新奇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操作兴趣。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发生影响,同时得到了成功的满足。如:对于教材中音调内容后的有趣实验:9只相同的杯子分别盛有深度不同的水,由少到多地排列在桌子上,取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一只杯子,其音调结果不同。对此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并让学生独立分析原因,总结出规律,这样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勤于总结的习惯,因此意义也超过了传授知识本身。边实验边观察,不断地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学生的兴趣会步步高涨,越来越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造一种探索的氛围,激发学生求解的愿望和热情,把学生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的问题带到教学中去。
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升华为能力,不能灵活应用知识,只能是死知识,随着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逐渐增多,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教会他们应用物理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他们觉得“物理就在我身边,物理知识和技能是很有用的。”进一步增强对物理的亲切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惯性”这节课时,可这样设疑:用一块约30千克大石头压住用毛巾垫着的左手,用右手举起一个约3千克的铁锤,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用这个重铁锤直接打到我这左手上,我这只手不断也得残废。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铁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铁锤敲击石块时,石块由于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大大减小了对人体的冲击,所以人没事。这样必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三、用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新课之始,就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而物理课题的引入往往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例如讲热传递时,演示开水煮活鱼而鱼不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惯性、惯性定律教学中,装满水的杯子,当水杯突然向左运动,杯内的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杯内的水是向什么方向溢出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教师在讲台前认真演示,请同学回答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
物理教师要像一位著名的演员,会塑造出多种有血、有肉,有特点,令人崇拜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有的方法与新方法作适当的类比,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夸大的对比,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人从摩天大楼顶层跳下来”进行比较,在讲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人座在沙发上”和“人座在一枚钉子上”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从教学角度来看,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符合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它有帮助学生学习,明确思路,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训练思维等作用。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会”起步,达到“会学”的目的,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窗体顶端
四、运用合作、探究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用的活力,学生厌学,学习效率较低。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坚持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非常必要,教学中,通过一定的问题,老师留出一些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引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并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五、以情激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离不开思和问,老师要善待学生的质疑,不可搪塞,不可不闻不理冷处理,学生在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时,难免有幼稚观点,教师不能不耐烦,摆架子,要耐心引导,肯定点滴可取的见解,必要时,可充当学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列,让学生真正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的手势、恰到好处的比喻,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娴熟的教学技能,都能扣紧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随时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无形中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逐渐升级,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实践证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一条基本原则。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领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无穷乐趣和无尽的奥妙,把暂时的兴趣转化为永久的动力,从“苦学”过渡到“乐学”,从“难学”过渡到“易学”,从“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真正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