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朱 瑛
【机构】 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镇中心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十分主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自新课程改革后,广大教育者围绕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做出了很多尝试和创新,但不论是教学目标的调整,还是教学方法、形式等的改进,其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探讨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何为高效课堂,一是要有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且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二是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当堂就要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是采取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四是要保证课堂达标率,即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立足于新课程的标准与要求,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做具体探讨。
一、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策略、形式的选定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可见,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首要步骤。为此,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学情等多方面因素,灵活变通地把每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下来[1]。既要清楚想让学生获得什么,又要明确学生获得到什么程度,让教学效果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时可以检测。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因为只有教师对教材有全面深入的掌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对教学有整体上的把握,灵活组织教材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打通书本同生活间的界限,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对传统教学理念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提出教学要从学生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而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灌输,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因是学生,教师只是外因,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再遇到什么问题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探究或是合作讨论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渐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以北师大版毫米的认知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当学生自己看完教材后,教师可以提问“阅读过教材,大家对毫米有了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出“和厘米一样,毫米也是长度单位,但是比厘米小”或是“直尺上厘米之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这样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性提问“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怎样证明1厘米等于10毫米?”[2]。若学生在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之前我们学习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今天要学的毫米和它有什么关系”从学生已学过的厘米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最后,再组织学生以毫米为单位测量一些物体长度。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是自己看、思考、讨论、自己动手,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与愉快感。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创设或引入一些带有情绪色彩,且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此激发出学生参与兴趣以及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在体验中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首先要对该方法“激发学生认知与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有清楚认知;然后设计情境的时候要立足于小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特点,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进而调动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教学的手段有很多,如多媒体影音、班级内部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室外教学等。以三角形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一些三角形图片,然后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将其展示出来,然后拿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小红旗、三角尺、红领巾等,当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认识后导入新课,引出三角形形状、特征、性质等。
(二) 趣味性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感知事物的方式已经逐渐由无意识、情绪性向着有意识和有目的性过渡,相较于抽象的概念、公式,小学生更容易记住一些直观、具体的知识[3]。为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其探究性思维与能力。仍以三角形认识这节课为例,教师在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过三角形图片后,可发给学生一些长度各异的小木棒或各种颜色的塑料管,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三角形,学生觉得很有趣的同时,也会加深对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等问题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高效课堂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课堂达标率四个方面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制定合理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佳丽.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58-58.
[2]张灵军.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89-189,191.
[3]李芸.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0):189-190.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何为高效课堂,一是要有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且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二是要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当堂就要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三是采取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四是要保证课堂达标率,即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立足于新课程的标准与要求,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做具体探讨。
一、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策略、形式的选定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可见,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是首要步骤。为此,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为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班级学生学情等多方面因素,灵活变通地把每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下来[1]。既要清楚想让学生获得什么,又要明确学生获得到什么程度,让教学效果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时可以检测。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因为只有教师对教材有全面深入的掌握,有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对教学有整体上的把握,灵活组织教材内容,并带领学生一起打通书本同生活间的界限,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对传统教学理念有了颠覆性的改变,提出教学要从学生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而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灌输,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内因是学生,教师只是外因,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再遇到什么问题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探究或是合作讨论探究,在此基础上,逐渐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以北师大版毫米的认知这节内容为例,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当学生自己看完教材后,教师可以提问“阅读过教材,大家对毫米有了什么样的了解和认识?”,这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出“和厘米一样,毫米也是长度单位,但是比厘米小”或是“直尺上厘米之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这样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性提问“那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怎样证明1厘米等于10毫米?”[2]。若学生在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后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之前我们学习过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今天要学的毫米和它有什么关系”从学生已学过的厘米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最后,再组织学生以毫米为单位测量一些物体长度。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是自己看、思考、讨论、自己动手,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还能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与愉快感。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地创设或引入一些带有情绪色彩,且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此激发出学生参与兴趣以及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在体验中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首先要对该方法“激发学生认知与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有清楚认知;然后设计情境的时候要立足于小学生身心与认知发展特点,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进而调动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设情境教学的手段有很多,如多媒体影音、班级内部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室外教学等。以三角形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一些三角形图片,然后在课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将其展示出来,然后拿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如小红旗、三角尺、红领巾等,当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认识后导入新课,引出三角形形状、特征、性质等。
(二) 趣味性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感知事物的方式已经逐渐由无意识、情绪性向着有意识和有目的性过渡,相较于抽象的概念、公式,小学生更容易记住一些直观、具体的知识[3]。为此,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下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发挥出自身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其探究性思维与能力。仍以三角形认识这节课为例,教师在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过三角形图片后,可发给学生一些长度各异的小木棒或各种颜色的塑料管,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三角形,学生觉得很有趣的同时,也会加深对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等问题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高效课堂包括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方法、课堂达标率四个方面内容,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制定合理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佳丽.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z1):58-58.
[2]张灵军.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5(2):189-189,191.
[3]李芸.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