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初中学生用手机的利与弊

【作者】 兰方远

【机构】 贵州省福泉市凤山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的确, 手机的普及, 确实带来了不少好处。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目前许多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都十分关注初中学生自己带手机的问题。初中学生究竟应不应该自己带手机,也成为我们青少年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初中学生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他们往往认为这能显示家庭经济的富有,助长了攀比风
的形成,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课堂上手机铃声、短消息的传递,扰乱了课堂正常秩序;手机的消费增加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等等弊端已说明中学生携带手机是弊大于利。
  一、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助长了攀比风的形成
  本人所在的是一所初级中学,学生携带手机的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由于手机的款式、型号不断的翻新, 综合功能不断的增强,手机不再只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已经成为了“身份”的象征, 在校园内闪亮登场。有的同学为了显示富有,追赶时髦,竟然在一年内更换三次手机!一些学生往往因为自己手机价格低廉而感到“难堪”。校园内学生使用的手机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或者翻番,由原来的一两千元一部已换成了四五千元; 造型、功能也从简单、单一型向精巧、综合功能全的方向发展。你今天换了个好的, 我明天就换个比你更好的。这样发展下去, 在学生中自然形成了攀比风, 从原来的比吃比穿,发展到了现在的比手机档次,助长了攀比势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心态,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增设了新的障碍。
  二、手机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调查表明, 一般的学生每月手机费都在一、二百元之间, 有的竟达三四百元。这些费用并不是都用在与家庭联系的话费上,而多数是花在打游戏、发短信、搞娱乐等方面上。调查表明,为了使用手机,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总是变着法子从家长那里要钱,但有的学生是省吃俭用,结余出手机费用,真是“宁让身受苦,不让手机寒”啊!也有的采取欺骗手段编谎话向家长要钱,诸如“学校收某项费用啦”, “生病医疗费啦”, “把钱弄丢了”等等,来向家长要钱花。诸如此类,家庭经济负担大了,学校名声坏了,学生的品质变了,很大程度上都是使用手机造成的恶果。部分家长说,孩子要买手机,我们可以给买。但是买后的费用让人受不了,远远高出他们平时的生活费用。这话不假, 值得我们深思,作为一名学生,本身就是消费者,一切生活费用都靠家长,家庭富有的尚可,而家庭贫困的又如何面对呢?这样下去对学生、对家庭实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手机“滥用”影响了学生正常秩序
  根据学生反映,带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多,严重干扰了班级的正常秩序。有些同学将手机调至振动,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而在下面发短信。忙得不亦乐乎,以至于老师讲什么都没听到,成绩一落千丈,因此产生消极放弃的心理,上课又开始充当“拇指一族”形成恶性循环。诸多同学都反映,学生就不应该带手机,学校应该加强规范化管理,保证课堂秩序和谐与正常。手机的“滥用”在课堂上成了灾害, 既影响了教师,也干扰了学生,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另外,使用手机容易造成交友不慎或交往频繁, 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深更半夜的发短信给别人,作业无心做,白天黑夜昏昏沉沉,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同学关系不再纯洁、纯朴。有些手机可以上网,还可能接收到一些乱七入糟的信息,以无聊为乐趣,精神恍惚,终日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不可自拔。因此,多数教师一致认为,中学生不该带手机。
  然而,就目前的法律及相关规定来说,初中学生带手机即不违反法律, 也不违反《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但是中学生带手机却不适宜,那么怎样来管理呢,怎样来规范和制约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与家长联络, 切断通路”。
  有必要就学生携带手机问题召开家长座谈会,首先说明学校通讯条件的优越性,使家长提高认识, 的确没有必要给孩子买手机。二是要严格说明初中学生带手机的弊端。因为中学生自制能力不强,打游戏、发短信,既浪费时间又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一些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 对于一些“黄色”短消息认为好玩,对那些欺骗性短消息信以为真,上当受骗,诸多危害性对学生来说,任何较好的避免,方法便是不带手机。家长不给买,不给钱交费,这也是最基本的做法,从根源上来个断流,“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强化客观条件的制约能力。
  2、学校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
  由于一些家长看法不同,对一些现象认识不同,我们又不可能将学生的手机像价格低廉的小玩具一样没收。学生如果将手机带来了,我们只有正确面对,制定出科学合理、合法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要在管理上与班主任的奖惩综合施实。学校要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杜绝手机进课堂,禁止就寝玩手机等等,来规范管理,提高校方主观管理能力。
  总而言之,在中学的校园内学生携带手机弊多利少,学校的管理、家长的配合,其目的就是一个:中学生最好不带手机。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又减少了学校管理上的麻烦,保障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于家、于校双方都有利,何乐而不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