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探究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作者】 莫维民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乐雍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发兴趣;阅读习惯;享受快乐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披文而入情,读书重在激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
  作为语文教师,我常有意识、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完课文《草船借箭》我就向学生推荐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使学生感受到整本书的故事情节更完美更精彩;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收集如《开天辟地》《女蜗补天》等许多中国古代有名的神话故事。学习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我引导学生阅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从中学会生活,学会坚强,学会生存。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二、推荐优秀读物,引导学生与好书为友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就应适时地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首先,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方面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周恩来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
  其次,小学生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等。同时,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据这些特点,我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的作品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再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小学生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系列童话故事,成为众多小学生童话梦中的主人公。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当然,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我们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了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三、教给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浏览性的泛读
  眼下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籍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即使穷其一生也只能读沧海一粟,沙塔一粒,而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阅读大量的书,所以需要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的泛读。泛读就是大略地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因此,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式阅读,即“随便翻翻”,只要大致了解内容就行,这种方法可按“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2、品味性的精读
  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学和思的统一。对名篇名著和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心无旁骛地读,静心体会立意构思,仔细揣摩布局谋篇,咀嚼欣赏妙词佳句,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3、摘录或批注法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情感储备去感悟、理解、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瞬间的感悟,还是深思熟虑,都会有时过境迁的情形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将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哈姆雷特”记下来,形成永不磨灭的痕迹。 
  四、展示阅读成果,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1、利用阅读指导课,交流读书所得。
  学生读书了,读的质量如何利用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登台“演讲”自己的读书所得。可以说你喜欢的书中的一个人物;可以将看的内容作为故事讲给大家听,说的内容可多可少。一个学生说了,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此展开争论。为了登台时的出色表现,?同学们看书时,比以前认真多了,都或多或少的有收获,还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体验读书的快乐。 
  2、鼓励写读后感想,提供发表平台。
  读后感是可以真实地记录在你阅读这篇文章以后内心的感受,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随之自己的阅读量也会增加的,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并且还有助于阅读理解等类型题目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润湿文稿后,教给学生如何投稿,学生的作品在报纸或杂志上发表了,将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写作的兴趣。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