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作者】 唐功怀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相沟镇安子窝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实表明,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数学中的抽象内容,使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本文是我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希望能够给广大同仁者以参考。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再现;思维;优化
  一、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以及用脑思考的能力,把十分抽象的东西变得可感、可触,形象生动的再现出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这样的快乐的氛围中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通过声音和图像的相互结合,让学生在动画和游戏中不断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二、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前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尤其是在教学重点、难点上,往往花费时间最多,但学习效果却微乎其微,学生遗忘率很高,也非常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疲惫情绪。通过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不但感受到声情并茂、形色兼备的图文动画,还在游戏、玩耍中逐渐获得新的知识,这种变抽象为具体,变困难为容易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一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比较容易的理解和解决了教师声嘶力竭难以讲清的问题,这样不但突出重点,还能够精讲多练,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节课的时候,通过学生讨论并让学生自己带的小棒进行计算,教师根据自己动手操作的实际情况在小组里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然后根据汇报的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棒的计算方法和过程,似先把三捆和三根小棒展示出来,再展示出六根小棒,因为学生已经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了解了具体内容,就会很容易的回答出三根和六根合起来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非常清楚的看到合并起来的过程,然后再经过动态演示把剩余的合起来的演示过程。经过看多媒体展示,学生已经有了透彻的理解,并通过声情并茂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
  再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由于分数以前学生们根本没有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可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展示,就会变得清楚明白,易于理解了。像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在多媒体课件上先画一个桃子,然后演示用小刀把桃子分成四份的过程,再通过动画设计,把一份拿出来,再和原来的进行对比,就很容易的得出结果了。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认识过程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不断过渡发展的,要想让学生细致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就要给学生很简单的感性材料,通过对感性材料的认知和理解、分析、总结概括,逐渐让学生清楚、明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有关的抽象知识。并且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把抽象的概念经过模拟图形演示出来,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深入比较、分析,最后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使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有了更大发展。
  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时,通过课件演示,学生逐渐了解了圆柱的形成过程,也明确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具体老师让学生是这样操作的:
  1、鼠标的简单操作:多媒体课件首先显示出两个圆柱体的实物简图,点击鼠标,圆柱实物背景隐去,只留下圆柱的立体图形在不断闪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从食物图中想象出圆柱的具体图形,从而对圆柱有了初步的认识。
  2、继续操作:再点击鼠标,就会显示出一个长方形,然后沿着长方形的一条边进行旋转一周,这样一个圆柱体就形成了。通过图像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的成长方形的经过并找出圆柱体的高和底。
  3、继续点击鼠标,屏幕上会出现圆柱体的底面慢慢上升,并且与上面的面重合,这样学生很容易的明白圆柱体的两底面面积相等,也能够很好的看出各个横截面面积也是相等的。
  4、通过图像显示出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学生也能够很好的掌握,教师对学生进一步引导、观察,并且深入讨论: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以后是什么样子?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有的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平行四边形,还有的说正方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要忙着给学生准确答案,而是让学生细致观察课件的演示,把展开的圆柱体的侧面用剪刀剪开,很清楚的看出是一个长方形。
  5、 通过比较发现:假如对圆柱体的侧面斜着裁剪,是否能够剪出一个长方形?
  6、通过上面的操作分析:剪出的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长和宽或底和高分别与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的哪些方面有关?如果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属于正方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这样应该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就很容易的找出如何推算出圆柱体的侧面面积的计算过程。这样通过形象化的演示,学生们能够动口、动手、动脑,也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逐渐养成了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发展。
  四、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优化数学课堂结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于数学概念抽象性特点,使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小学生的生性活泼、顽皮好动,注意力时间不长久等特点,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只有抓住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思维,才能够更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场景中,不自觉的接受数学知识,进一步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毕研林.《小学数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具创新的整合应用 》[J] 《环球人文地理》. 2015(14).
  [2]邓志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当作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工具》[J] 《未来英才》.2015(17).
  [3]刘琪.《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 . 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