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教好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

【作者】 郭云红

【机构】 贵州省贵定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传统的“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关键词:情景教学;备课;主体作用;正面评价
  一、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教学实效。因此,构建政治课堂的教学情境,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
  二、备新课改《考纲》和《新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内容、结构体系、重难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是备课的关键,因为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达到这个目的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扩充教材。政治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于现实,因此,备课时可以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政治或学生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自然会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就会大大增强学习政治的兴趣。
  三、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注入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早已落伍,因为这种以“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选择、思维和尝试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发现真理。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灵性地感悟、乐此不疲地探索和充满激情地创造。为此,组织学生辩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授高一《经济生活》中“面向经济的全球化”一课时,在讲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出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看法的考虑,为辩论的开展提供了素材。辩论主题的选择,则重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辩论方式的设计,重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步骤一,课前精心准备:学生自由组织两个辩论小组,一个小组为正辩方,以“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为本组的论点;一个小组为反辩方,以“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为本组论点。各小组成员合作查找资料,围绕本组的论点组织论据。此情境的展示,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展现人性的光芒,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悟人生。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使学生乐学。如,我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课时,要求全体学生课前去市场上搜集关于经营的素材,上课时抛出“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生产经营者怎样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我只是引导、点拨,以记者的身份提问。在双方热烈的互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发散型思维能力和创新型思维能力。
  四、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境,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如:课前认真预习,作业工整漂亮,课堂上大胆发言,问题有创意,成绩有进步,有独到见解的回答,课外知识丰富,等等,都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与此同时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亲其师,信其道”,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课后布置多样化的作业,不失为教学的又一高招。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才能学得好”,因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分析、思考、实践诸多方面的能力。
  另外,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也能强化教育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回过头来检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才能使高中政治课堂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