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

【作者】 方渠娟

【机构】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职业能力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工作绩效。通过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为美术专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全景模式,进而提高美术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美术专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提升和改革,最终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
  1 引言
  目前国内外对职业能力的定义解释有很多,加拿大会议委员会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哈韦认为职业能力就是就业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的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就业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盖力和波尔认为职业能力是与职业或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合。
  职业能力在人的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和工作绩效。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数量非常多,而且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目前的有关研究主要侧重于职业能力量表的编制,对于具体对象,尤其是针对美术专业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较少。通过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为美术专业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全景模式,进而提高美术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美术专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提升和改革,最终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四川美术学院作为研究单位,随机抽取一至四年级600名大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27份。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职业能力测试问卷的效度分析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进行因子分析。在进行主成分分析时,KMO作为其效度检验指标之一,其值在0.90以上,说明非常适宜做因子分析;在0.80—0.90分数段,很适宜;在0.70—0.80分数段,适宜;在0.60—0.70分数段,还可以;在0.50-0.60分数段,说明很差;在0.50以下就不能采用。利用SPSS 23.0分析软件计算得出KMO值=0.86,结果在0.80—0.90这个分数段,说明本研究采用的职业能力测试量表很适合做因子分析。
  职业能力测试量表有9组题,每组题有6个题目,每个题目有5个备选答案,即强、较强、一般、较弱、弱五个答案,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职业能力的评定采用“五级量表”:强、较强、一般、较弱、弱。每级评定都有相应的权重参数。将评定等级乘以权重参数,然后把6项数值加起来,再除以6,就得到一组评定的评定等级分数。每一组评定等级的含义:“1”为强:“2”为较强;“3”为一般;“4”为较弱;“5”为弱。
  利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和分析。
  3研究结果
  3.1美术专业大学生各种职业能力得分情况
  按照样本人群九种职业能力的得分情况进行排序,527名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分布情况如表1、表2。
  表1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得分情况










  表2 美术专业大学生各种职业能力评定等级情况及频数分布












  (注:将等级1.00~1.50评定为强,等级1.51~2.50评定为较强,等级2.51~3..50评定为一般,等级3..51~4.50评定为较弱,等级4.51~6评定为弱。)
  表2显示,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和察觉细节能力最为突出,均值都是2.26,标准差分别是0.70和0.64;其次是动手能力,均值2.35,标准差0.72;运动协调能力得分最高,均值2.65,标准差0.67。
  3.2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差异情况
  3.2..1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性别维度上的差异状况
  表3职业能力各因子在性别维度的差异比较










  *p<0.05   **p<0.01  ***p<0.001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各因子在性别维度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看出,除言语能力、书写能力、动手能力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检出显著性差异(p<0.05);数理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各因子,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3.2.2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年级维度上的差异状况
  表4职业能力各因子在年级维度的差异比较


.










  表5 职业能力各因子在年级维度的多重比较










  对年级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目的在于比较不同年级学生职业能力的差异。从分析结果来看,除数理能力因子外,其余因子均检验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最小显著差数法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言语能力上,一、二、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空间判断能力上,一、二、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察觉细节能力上,一、二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书写能力上,一、二、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运动协调能力上,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动手能力上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三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社会交往能力上,一、二年级显著高于四年级,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年级;组织管理能力上,一年级显著高于二、三、四年级。
  3.2.3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专业维度上的差异状况
  表6职业能力各因子在专业维度的差异比较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各因子在专业类型维度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动手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因子未检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动手能力上,理论类专业均显著高于设计类专业和造型类专业。
  3.2.4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选择美术专业的原因维度上的差异状况
  表7职业能力各因子在选择美术专业的原因维度的差异











3.532*

  对美术专业学生选择美术专业的原因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目的在于比较不同原因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职业能力的差异。从分析结果来看,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书写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动手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因子未检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空间判断能力、察觉细节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上,因为文化成绩差选择美术专业和因为家长意愿选择美术专业显著高于因为喜欢美术选择美术专业;书写能力上,因为文化成绩差选择美术专业显著高于因为家长意愿和喜欢美术选择美术专业;动手能力上,因为文化成绩差选择美术专业显著高于因为喜欢美术选择美术专业。
  3.2.5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专业满意维度上的差异状况
  表8职业能力各因子在专业满意维度的差异比较












  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各因子在专业满意度维度的差异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职业能力各因子均检出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LSD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言语能力和空间判断能力上,专业基本满意显著高于专业满意;数理能力、察觉细节能力、书写能力、运动协调能力、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上,专业不满意和专业基本满意显著高于专业满意。
  此外,还对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各因子在出生地维度和是否独生子女维度的差异做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
  4 分析和讨论
  4.1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表3)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中空间关系能力和细节觉察能力最为突出,均值都是2.26,其次是动手实践能力,均值2.35;运动平衡能力最弱,均值2.65。各项职业能力中美术专业大学生评定等级为较强及以上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组织领导能力78.1%、社交能力76.1%、动手协调能力74.1%、运动平衡能力72.1%、细微知觉能力70.1%、细节觉察能力68.1%、空间关系能力66.1%、数学推理能力64.1%、语言能力62.1%;各项职业能力中美术专业大学生评定等级为较弱及以下人数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数学推理能力6.6%、运动平衡能力5.1%、动手实践能力4.3%、社交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4.0%、空间关系能力和细微知觉能力2.9%、语言能力2.3%、细节觉察能力1.2%。
  4.2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性别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美术专业大学生男、女生在语言能力、细微知觉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上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数学推理能力、空间关系能力、细节觉察能力、运动平衡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上,男生显著比女生强,尤其是在数学推理能力、空间关系能力、细节觉察能力、运动平衡能力上,男生比女生能力强很多。
  4.3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年级比较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年级比较,结果表明:除数学推理能力外,其余八种能力均检出了显著性差异。四年级美术专业大学生在这几方面的能力均强于一、二、三年级,二、三年级美术专业大学生能力也普遍强于一年级美术专业大学生,但是在二、三年级之间却没有检出一例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绝大多数公共课安排在一、二年级学习,专业基础课(含理论基础、基本技能)安排在一年级学习,三年级学生基本上只学习专业课(含专业创作、设计和专题研究等),课程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和自主创作,四年级学生主要是完成毕业创作,教师授课多采取个别指导的方法,专业技能的差距因此显现出来。
  4.4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专业类型和专业满意度维度上的比较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专业类型维度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空间关系能力、细节觉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设计类专业和造型类专业在这三方面的能力上强于理论类专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论类专业学生在专业上主要学习美术理论课程,而设计类专业和造型类专业学生在专业上分别主要学习设计和艺术创作课程。
  4.5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选择就读美术专业原因维度上的比较
  因为文化成绩差选择美术专业和因为家长意愿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空间关系能力、细节觉察能力、运动平衡能力方面,要弱于因为喜欢美术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因为文化成绩差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细微知觉能力上,要弱于因为家长意愿和喜欢美术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因为文化成绩差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上,要弱于因为喜欢美术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
  4.6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专业满意度维度上的比较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专业满意维度上进行比较,各因子均检出了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满意度高的美术专业大学生各方面职业能力普遍强于专业满意度不高的学生。
  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在出生地维度和是否是独生子女维度上进行比较,均未检出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1]甄凯玉.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J].理工高教研究,2003,(6):67-68
  于永华.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86-87.
  [2]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2-3、3-4.
  [3]胡昌送.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综合职业能力教育模式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2):114-115.
  [4]田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从课程实施视角分析[D]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9.
  [5]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5.
  [6]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其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26.
  [7]薛小明.职业能力及其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培养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D]硕士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6.
  [8]The 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Employability Skills 200[EB/OL].[2011-01-21].http://www.conferencc-board.ca/education /learning-too;s/pdfs/esp2000.pdf.
  [9]Harvey Lee.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97-109.
  课题项目:四川美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美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项目负责人:方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