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作文批改策略探究

【作者】 朱方华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沭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怎样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作文批改  批改方式  后续效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完全实施,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其中作文教学自然就对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注意:语言品味不能泛化,要明确化;不能僵化,应生活化;不能公式化,而要个性化。“真情实感”是写作的源泉,要善于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采用半命题或者自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把写作当成兴趣和爱好。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的继续,是作文评讲的基础,是指导学生修改出好文章的依据,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作文批改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作文批改的要求,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写好作文修改的批语,让作文批改能起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并能促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达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什么叫作文批改。什么叫批改呢?“批”是指对文章所作的批示,它分为旁批(也叫眉批)和总批(也叫尾批)。对文章的局部如字、词、句、标点、语法和修辞等问题进行的批示就叫旁批;而对整篇文章所作的批示意见则为总批。“改”是指对文章内容做出的增删和调换等。增删大而化之是针对文章中心内容而论的,小而化之是就字、词、句、语法和修辞等方面而言的。调换是将凌乱的文章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还它本来位置,使其“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作为语文教师,还要弄清怎样批改一篇文章。怎样批改一篇文章呢?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梗概,然后再逐字逐句逐段地批改。对作文中出现的大问题(如思想性和篇章结构等)要用批语中指出来;对文章中心内容显得单薄的要作适当补充,犹如“输血”;反之,与中心内容无关的内容则应大刀阔斧的删割,仿佛“切瘤”;小的问题(如字、词、句、标点、语法和修辞等)则可直接指正。当然,在批改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清代学者唐彪在《四洧旧闻》中说:“阅童子之文,但宜随其意而改之,通其气脉字句,极能长发才思。若拘题理而尽改之,则阻挫才思,已后即不能出发矣。”这就告诉我们在批改时“宜随其意”,要以批改字句气脉为主,当然也包括明显的题理的错误,还要以保护和调动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积极性为出发点,切忌横加指责,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这里要割,那里要砍,搞得遍文鳞伤。面对“百病交加”,处处“流血”的作文,学生岂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提高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再就是要灵活运用批改的方式。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对作文的批改,除了亲自对每个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还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主要是让有一定写作基础和习作鉴赏能力的学生自己进行。如果要让学生自改,并非说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应当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指导在先,学生自改在后,也就是说教师应为学生的自改指明方向,在改什么,怎么改上起到领路人的主导作用。而且在学生的自改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不能放弃或放松对他们的指导,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写作的奥妙。
  作文批改,到底是老师批改好,还是学生批改好,那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习作基础出发。需要教师批改的,教师一定要亲自批改;教师批改或学生批改均可的文章,那就由学生批改,让学生亲身体验劣质习作和优秀习作分别给人带来的烦恼痛苦和兴奋愉快,让学生向往和追求优秀作品,主动地、积极地、自觉地去研究作文、创新作文。
  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批改的最后一环就是要写好作文的批语。要改好一篇文章不容易,要写好批语特别是要写好总批,更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是学生自改,对于整篇文章,学生自己能准确写出有哪些“好”和哪些“问题”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旁批上,特别是要让学生明白每一处好在哪里,如果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应该如何修改,为什么要如此修改,真正体会和领悟到修改后的“好”。
  如果是教师批改,对写好作文的批语就有更高的要求,那可以就是语文教师思想水平、不有教学能力以及文字功夫的综合运用。如果批语得当,未来的“大器”很有可能萌生于我们的笔下.因此,在下批语时既要字迹工整,款格符合要求;又要具体明确、通俗易懂;还要开门见山、实事求是,带有启发性和鼓励性。对学生在文中明显和暗藏的“毛病”,要用商榷的语气委婉地指出,使之易于接受,利于改正。否则恐伤其写作之兴,令教者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遗憾。特别是对学生在文中的神来之笔或文中表达出来的高尚意趣情味等优点,要大加赞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充满着自信。这样,学生自身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掘,长处将进一步发挥,因此会不断地写出好文章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好作家。
  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注重作文批改后续效果。无论是教师批改,还是学生批改,都必须安排时间让学生读读原文和批改后的文章,让他们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写出后记,真正知道批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在哪里,真正领会其方法和技巧,让作文批改收到最大效果,更有利于今后的作文和作文批改。若批改的只管批改,作文的只管作文,这样作文批改的这道程序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和本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