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教育,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闲暇去感悟

【作者】 胥正芳

【机构】 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大庄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教育,必须给学生更多的闲暇,给闲暇就是给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而又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教育、闲暇、健康、创新、价值
  成人有闲暇,有八小时之外;学生却因过重的课业负担早已失去了闲暇。他们成天在作业堆上爬坡,在题海里挣扎,孜孜以求;他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去建筑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
  一些教师总是耳提面命地宣扬专家、学者、大师们是如何皓首穷经,却很少真实地介绍他们丰富而多彩的闲暇生活;一些教师总是欣赏学生的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而很少引导学生每天要坚持“八小时睡眠”,并努力为之创造健康良好的闲暇生活。
  闲暇,对于人们的健康成长和创新学习不仅具有生理意义,而且具有心理意义和创造价值。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成全”了他。由于当时的牛顿不在书斋,不在讲坛,也不在实验室紧张地工作,而是在闲暇之中,毫无工作、学习压力与精神负担,所以才能对平素毫不在意的自然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独特的见解和创意,并进而发现和把握某种规律。如果他当时正为工作而忙碌着,无法休闲,又怎么会获得激发灵感的契机,想得那么自然,那么从容,那么深远呢? 更不用说有什么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了。可见,牛顿发明万有引力,闲暇生活对于他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发明家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打过一个形象生动的比方:“一个茶杯要有空间方可盛水……如果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创造的机会,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解放儿童,争取更多的闲暇时间让孩子去想想、去探索、去实践。”因此,教育必须给学生更多的闲暇。
  闲暇期间容易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外养成“有意创造”的倾向,获取学习人生的机会,赢得从心灵的活泼到智慧的自觉运用的一种快感。一个人在闲暇之余,真正拥有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人生的心智活动,学生时期是关键。在这个时期通过学习、阅读等心智生活,就会对自然、社会和世界的思索处在活泼的状态。可惜现在的应试教育令这种心智活动大大折扣,对于学生们来说,简直是一种奢望。由于过重的课业负担挤占了学生的闲暇生活,挤占了学生自觉状态的心智活动,结果使很多人没有来得及成长就已经“成熟”了,没有来得及真正拥有心智生活就明智地把它放弃了。天才对教育是第欧根尼说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教育,必须给学生更多的闲暇,就是给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而又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兴趣所至的自由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去除压力的沉思冥想,最有可能创生独到的思想。思想的自由翱翔,需要广阔的心理空间,而负担过重只能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狭窄逼仄。
  真正的闲暇生活应该使学生有能力过一种有头脑的生活”,而不是“无所用心的生活”;真正的闲暇生活需要思维、智慧、灵感和创新。我们倡导学生在闲暇中玩出品位,玩出创意,玩出新见,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对教育提出了符合生命节律、符合人性发展的极为苛刻的要求。我们的学校教育应培养爱因斯坦所倡导的两个概念,一是“神奇的好奇心”,即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以及在这种探究中所获得的喜悦和满足感;一是“内在的自由”,即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因此,学校教育的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那种扼杀闲暇生活的教育,无疑也将扼杀创造,扼杀创造性人才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