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组织拓展活动

【作者】 刘 永

【机构】 马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拓展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拓展活动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教学成效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活动 开展 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拓展活动是指在教学课堂时间、空间之外,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集中开展学习研究与能力培养的活动,是立体化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有助于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生活,使语文学习活动渗透于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虽然小学语文拓展活动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思想认识程度上重视不足,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一、小学语文拓展活动意义及现状
  1、存在纸上谈兵现象,活动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有些学校虽然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体现了教学拓展活动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不够重视的现象,活动的安排停留于计划层面,并没有安排相应的时间组织开展活动,或是将本应用于语文拓展活动的时间改做其他之用。
  2、存在应付了事现象,活动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学校的教师在语文拓展活动中存在蜻蜓点水、不够深入的现象,活动时间缩短,活动内容单一,为了活动而组织活动,并没有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活动的实际效果如果不是教师所关心的,活动开展只是为了完成课程计划中的任务,那么实际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3、存在“思维狭隘”现象,活动形式内容单调。部分教师在组织开展拓展活动时,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学生需求与能力状况,也没有与语文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按照老一套模式,甚至照搬上一年或其他教师的活动安排,整个活动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并未完全统一起来。
  二、创新教育理念,让小学语文拓展活动更精彩
  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拓展活动的作用,将其作为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并充分发挥其功能,重点应当抓住以下四个方面:
  1、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保证活动时间空间。语文拓展活动是小学语文立体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当在整体教学计划安排中体现出来,使其能够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其次,在活动时间安排上要予以保证,具体细化到周安排、月安排,应该用于语文拓展活动的时间坚决不得挪作他用,以此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学校在语文拓展活动所需其他方面也要予以保障,为拓展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条件。
  2、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增强补充促进效果。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些内容无法进行充分的拓展研究,而学生在这些方面拥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就应当通过课外拓展活动的方式予以满足。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框架结构、写作手法以及情感思想的研究可以更进一层,还可以延伸到作者其他作品的写作特色与手法研究。学生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整理这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通过课外阅读总结梳理其写作特色,在课外拓展中进一步理解感悟,这对于增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掌握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留出一些空间、空白,与课外拓展活动一脉相承,实现教学的延伸,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3、着眼学生综合能力,丰富拓展活动内容。在语文拓展活动中,教师既要立足课堂,发挥巩固延伸功能,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进行优化与调整,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例如为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与描写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现场写生活动,观察校园的景色,观察田园的风光,在观察之中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现场指导活学活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提高写作训练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口语表达、口头小作文、即兴演讲等方式,训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利用课外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也是构建立体化语文教学体系的有力举措。
  4、融入课外兴趣活动,提升活动趣味程度。语文拓展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开展,既要紧密结合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要求,同时也要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融合,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再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朗诵、演讲、书法等多种形式的兴趣小组,将拓展活动中的语文能力训练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5、小组学习与课堂竞赛相结合,开启另类知识巩固法任何学科的学习和发展都必须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小学语文学习亦是如此。教师在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创作力、情感价值等方面素养的同时,必须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学生课前预习”、“课堂陈述”、“课后完成相关习题”的方法进行基础知识教学。这类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分散、繁琐的基础知识点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效。对此,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并结合课堂竞赛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从而为更进一步的语文素质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文学常识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在课前准备好一类知识的总结工作,并制作成集中性较强的文档,如“小学语文文学作品与作者信息汇总”,并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快速识记和背诵。其次,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学常识竞赛,以回答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小组为胜。通过竞赛可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与理解水平。学习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旦缺失了有效思维参与的探究,是肤浅的探究。
  总之,高效课堂有利于擦燃小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效思维,追求思维的广泛性与深刻性,用思维的发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