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刘婧靓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火车站镇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语文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 堂氛围,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 趣,切实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语文教学,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作为办学条件相对差的农村学校,如何才能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呢?我认为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更能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不但能够增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从而受到高尚情操和情趣的熏陶。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 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建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二、首先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小学的孩子们传授以下阅读方法:(一)目标阅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二)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三)十目一行法。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四)写写画画法。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创造条件,开展阅读活动 其一,“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弥补学生书源不足,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或轮班执行。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其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办小报,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写读书笔记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找合作伙伴,大胆探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完成任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三、用音乐开启智慧的大门,用大自然作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演一演,唱一唱。达到以“物”激“趣”、以“景”激“趣”、以“情” 激“趣”。另外除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阅读,可在图书室各班轮流课外阅读,还可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加上纯天然 的大自然,学生在音乐伴随下,尽情地读书, 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说出自己所获东西,还可加入“课本剧”的表演,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创造潜能,让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学生都争着上台表演。通过表演既让全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造学习的激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联系生活,激励学习。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 “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五、抓住时机,深化阅读。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不少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课后小练笔,那么,如何把这些小练笔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里的,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作用。如《天安门广场》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一定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注语文教学,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作为办学条件相对差的农村学校,如何才能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呢?我认为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更能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不但能够增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理解、鉴赏的基础上从而受到高尚情操和情趣的熏陶。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 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建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
二、首先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向小学的孩子们传授以下阅读方法:(一)目标阅读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二)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三)十目一行法。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四)写写画画法。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创造条件,开展阅读活动 其一,“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弥补学生书源不足,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或轮班执行。图书角设在教室的一角,随时借还,十分方便。其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办小报,开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写读书笔记等,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制订计划,自找合作伙伴,大胆探究,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完成任务,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三、用音乐开启智慧的大门,用大自然作为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演一演,唱一唱。达到以“物”激“趣”、以“景”激“趣”、以“情” 激“趣”。另外除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阅读,可在图书室各班轮流课外阅读,还可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加上纯天然 的大自然,学生在音乐伴随下,尽情地读书, 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说出自己所获东西,还可加入“课本剧”的表演,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创造潜能,让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采用了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学生都争着上台表演。通过表演既让全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创造学习的激情,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联系生活,激励学习。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 “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五、抓住时机,深化阅读。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现在不少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课后小练笔,那么,如何把这些小练笔真正落实到实处。在小练笔时,学生的思维常常停留在课文里的,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是不如人意的,所以,对于学生写的小练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时对他们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然后再让学生动手修改,把它当作作文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练”的作用。如《天安门广场》中,由于部分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方位不太理解,所以我安排了一个介绍景物方位的小练笔,交上来后,发现个别学生介绍的地方,让人看了不明白,于是我就让他们进行交流,指导学生一定按照方位顺序介绍景物,如《我的小房间》、《我家的客厅》等,学生的兴趣来了,话也多了。说话也有条理了,经过修改他们的习作都有了很大进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在平时的交流中,得到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弥补了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不足。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不断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提高课堂教学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