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中考作文切忌有“硬伤”

【作者】 路晓冰

【机构】 陕西省延安市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对于广大初中应届毕业生来说,作文分数理想不理想,关系重大。中考作文分值一般为50分,约占语文总分的42%,是名副其实的中考的第一大题,也可以说占据“半壁江山”,作文成绩的高低决定着语文成绩的优劣。作文水平的提高,主要靠平时的训练,临时抱佛脚基本不起多大作用。但是中考作文毕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考生往往在考场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造成“硬伤”,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提醒广大考生中考写作文时——
  一、忌无题目或题目缺乏吸引力。
  “题目自拟”是中考作文的一项常规要求,其意在考核你的拟题能力,可有不少学生却对此缺乏重视:有的题不对文,有的题目不生动,有的甚至忘了拟题。按照评分规则,作文如果没有题目,即使你的文章写的再好,也要被扣掉两份,这是一项硬规定。这还不算,没有文题还会给阅卷人留下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造成隐性失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要闯过中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广大考生须切记,考场上一定要拟题,而且要拟好题。
  二、忌字数不够或字数太多。
  中考作文一般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足600字的文章,每少50字扣1分,这是一项硬规定。作文字数不足,篇幅太短,往往给人内容单薄,文词匮乏之感,这样的作文分数肯定高不了。也有的考生写作文时缺乏通盘考虑,一旦提笔,信马由缰,洋洋洒洒近千言,写满作文稿纸仍意犹未尽,还要在边角空白处继续挥洒笔墨,结果卷面臃肿庞杂、拥挤凌乱,令阅卷者望之心烦意乱,这样的作文分数自然高不了。
  考试时间有限,考生应考虑写700字左右的文章,据此构思,合理分配笔墨。
  三、忌卷面凌乱,不整洁。
  文面犹如人之脸面,事关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尤其是高考中考,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工整,美观,令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好感顿生,阅卷人就会在愉悦之情中对你的文章产生一种“偏爱”。而那些字迹潦草、胡写乱改,难以辨认的试卷,看了令人目不忍睹,心烦意乱,阅卷人就会立即产生厌烦和疑问:如此行文之人,会写出好文章吗?由于第一印象不好,即使你的文章内容再充实,阅卷老师也不愿细读,甚至会寻找扣分因素,而不是寻找作文的闪兴点。据不少阅卷老师反映,无法看清的文章,评分一般是同类文章中最低的,50分作文评分一般在20~30分之间。相反,少数书写美观的作文,文章没有太大的特色,但评分往往比同等级文章要高出2~4分。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作文评分标准明确规定“字迹美观、卷面整洁的作文在相应等级的基准分上加1~3分”。
  四、忌文体不清,“四不像”。
  近年来,中考作文难度有所下降,一般都有“文体不限”的规定,这就给了广大考生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但有些考生错把“文体不限”理解成不要文体,“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文体特点不突出,有的文章开头像议论文,有论点,也有论据,可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写成了记叙文;有的文章写成了记叙文,可又缺少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这样的文章自然无法讲清道理,写清故事,显得不伦不类,非驴非马,“四不像”。这样的文章又怎么能得高分呢?
  五、忌偏离题意。
  中考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中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占相当的比例。有些考生写作时随意性太强了,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降低审题难度不等于放弃审题,不认真审题,文章缺乏中心,东拉西扯,信口开河的作文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得高分。题乃文之眼、文之魂,能否扣题乃作文成败的关键。评卷时一般依照扣题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考生倘不紧扣题意,往往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局,越是开放性强的题目,越容易因天马行空、信笔纵横而脱离话题。像陕西省2016年中考作文题目“我心中的那片海”中的“那片海”为何意,就值得考生自习揣摩,精心立意,否则或因误解而离题,或由随意而脱轨,或以疏忽而偏向,这样造成硬伤,恐怕是伤不起的。
  六、忌缺乏亮点。
  历年中考,作文属平淡无味的大路货者居多,能使阅卷者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的可谓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文中缺少“亮点”。六七百字的一篇文章,从开头落笔到全文收尾,平铺直叙,一马平川,没有多少波澜。既没有生动的段落又没有较佳的意境;议论欠理性,抒情难感人;主题肤浅,语言平淡。一句话,文中缺乏“点睛”之笔,也就是缺“亮点”。中考作文想要脱颖而出,给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就必须要有“亮点”,考生应多动动脑筋,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语言美一点、构思巧一点、立意高一点、内容新一点,“亮点”多多,“分数”也就多多。
  其实,在成千上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作文得高分者并不多。得高分者,除了语言功底扎实,立意高深,构思巧妙,材料新颖等因素之外,就是作文没有明显的硬伤。得低分者或分数不理想者,也并非都是语言表达、立意、构思、材料等方面出了问题,而是“硬伤”惹得祸。根治硬伤其实也不难,关键就在于思想态度的重视认真,只要在平时的写作中尽量克服上述问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中考场场上就完全可以避免出现“硬伤”,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