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初中生体育兴趣培养初探

【作者】 刘文静

【机构】 山东临沂第三十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多年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新的教学观。确实能在教学中体现出这种教学观,并不容易。只有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完善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通过兴趣的导引让学生变“要我学体育”为“我要学体育”,才算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从而教好初中体育课。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兴趣培养
  现阶段,健康是每个人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人们都这样或者那样有一定的健康问题。而疾病的最大问题就是运动。我们国家实行的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学生能够持续的喜欢体育,喜欢运动,就必须要让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把对于课堂上的东西转化为终身的运动和锻炼。才能让国人的身体素质都得到提高,正所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一、借助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颖、独特、富有个性的体育教法,将会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体育课内容是身体基本活动和武术,将一组过桩、独木桥、爬竿、过软梯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编成“上花果山”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在想象中既学会了动作,又体验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师生关系和睦,教学充满乐趣。又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样在跳绳、篮球练习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或自己组织。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或让他们自己分组。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二、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老师和学生之间无时不在进行着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教学的各个阶段。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表情;或一个眼神,一句话都直接影响着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有严格要求但平易近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老师有学问,懂技术、会指导。对体育的接受往往从对教师的接受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逊的态度,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如学生畏惧新动作或练习动作失败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信任的目光,反复的示范去鼓励他们,去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同时还要具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耐心指导,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如在一堂课中前滚翻的技术学好了,就可以在下节课中教前滚翻分腿起。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例如:弯道跑教学时,对动作要领、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关系,教师暂时不讲,只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沿圆圈跑时人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即身体怎样,脚掌怎样着地)。然后让学生沿弯道跑三次(慢、中、快)体会动作,再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上述的问题,学生基本能作出正确的回答。这时就把学生作答加以整理、概括为:克服离心体放松,身体向内沿倾斜,两脚着地有不同,左脚前外侧,右臂前内往和外,左臂离身前后摆,摆臂幅度外大内较小,右肩稍前沿线跑。这就是弯道跑的动作要领。既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思考,又使学生越练越想练积极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认识,使那些平时不愿意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的学生自主融入到体育课堂当中。例如:老师可以利用轻物投掷游戏来打破学生传统的体育学习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纸飞机以及羽毛球作为投掷物,看谁投得准。这样的游戏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学习生活,更可以调动学生的脑筋,思考怎样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有重要意义。还可以让学生玩一些丢手绢与捉瞎子的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反应能力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不仅能达到体育课的目的,还可以建立学生正确的集体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
  五、建立完善形式多样的评价制度
  更多的时候,我们将兴趣理解为情感因素,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即不稳定性。兴趣的形成并非是朝夕之功,也不是教师一节课或者是几次改变就可以形成的,相反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以及认可,及时给予学生关怀、尊重、赏识以及支持。评价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制度才能起到激励学生的目的。在新课标指引下,制定既看最终成绩又注重进步幅度的综合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的建立有效克服了旧评价制度只看最终结果的弊端,有效提高了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以及完成质量好坏等,都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激起克服缺点的决心。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总而言之,体育课程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有利于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探究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周 国.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考试周刊,2013(62).
  [2] 谢振林.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6).
  [3]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