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成长
【作者】 厉 媛
【机构】 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火车站镇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通过对语文课的阅读、对话、综合实践三方面的阐述,来探讨如何在语文课中实现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阅读 对话 综合实践 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责任。秉承这一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各种教育契机,遵循思想品德“体验——领悟——内化”的传递规律,通过广泛地阅读,真诚的对话,获得体验、领悟,并经由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品德内化,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中获得思想品德上的成长。
一、广泛阅读,引入五彩的精神世界。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积极有效地做好学生阅读指导工作,必将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斑斓的精神世界。
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一本本或薄或厚的书籍,就像一道道精神的美味
散发着芳香。以义务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组为例,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的《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诗歌、故事之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应做一个勤奋的导游,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妙境,让学生的思绪随文字飞扬,让学生的情思随问文中的人物故事激荡。如在学习《看电视》一文时,有学生说:“以前看电视时,遥控器全由我掌管,爷爷奶奶喜欢看戏剧,可我就要看动画片,爷爷奶奶总说我不懂事,可我不管。以后,我要像诗歌里的小朋友一样,心里装着全家人,让他们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在学习《失物招领》一课是时,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我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二、真诚对话,走进快乐的课堂。
真诚对话是引领学生不断地去理解道德并去道德地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小组对话、个别对话等。它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也是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话,昭示民主、平等,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内心的空间。因此,这需要占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
在学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教师问:学了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1:我最感动的是,孙悟空虽然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可是却没有一句怨言,忠心耿耿地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
生2:孙悟空不但除掉了妖怪,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唐僧,使人妖不分的唐僧觉醒过来,一起去西天取经。
生3:我最感动的是,孙悟空一直暗暗地保护着唐僧,从不计较师父对自己的态度。当唐僧将要被白骨精吃掉的时候,他又及时赶去搭救,一起去西天取经。
在教学《小伙伴》一文后,我问学生:“你平时有没有帮过小伙伴,是怎样帮的?”这时,同学们争相回答,有的说:“昨天写字课时,郑燕同学没铅笔,我把自己的铅笔借给她用。”有的说:“前几天课外活动课时,叶哲同学摔倒了,我赶紧跑过去把她扶了起来。”我对这些做法感到非常满意,就说;“真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真是好样的。”就在这时,被同学称为大力士的郑嘉伟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上星期,我看到有个其他班的小朋友欺负我们班的小强,我就跑过去朝他这么一拳,就把他给打哭了。”他连说带比划,把同学都逗笑了。有几个学生还一起附和:“是呀,嘉伟可真厉害,一拳就把那人打跑了。”“这么说,老师该表扬嘉伟同学喽!”“不能表扬,打人是不对的。”“可也不能批评呀,他帮的是咱们班的同学嘛。”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这时,我连忙作了个保持安静的手势,并问:“嘉伟同学帮小强同学打架这件事对不对,大家说出理由,小组讨论一下。”“我觉得不对,打架是不文明的行为。”“我觉得小强也不好,被人欺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这时,嘉伟同学也站起来说:“我知道不对,不应该打那位同学,可我就是想帮小强,其实我可以跟人家讲道理或者报告老师。”我不失时机地说:“对呀,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想一想,你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最好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师生关系平等,气氛和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学生在对话中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没有无情地否定,而是积极地引导,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事情的后果。这堂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真诚的对话,必然会激发起师生个体生命的鲜活,让课堂更加和谐快乐,从而在交流互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实现生命的成长。
三、综合实践,在亲历体验中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的儿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儿童的生活,使他们的情感、经验及个性在语文课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放眼生命的成长》(王清平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阅读 对话 综合实践 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责任。秉承这一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各种教育契机,遵循思想品德“体验——领悟——内化”的传递规律,通过广泛地阅读,真诚的对话,获得体验、领悟,并经由综合实践活动达到品德内化,从而使学生在语文课中获得思想品德上的成长。
一、广泛阅读,引入五彩的精神世界。
语文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积极有效地做好学生阅读指导工作,必将把学生引入一个五彩斑斓的精神世界。
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一本本或薄或厚的书籍,就像一道道精神的美味
散发着芳香。以义务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组为例,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的《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愿》等四篇课文,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极富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诗歌、故事之中。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教师,应做一个勤奋的导游,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妙境,让学生的思绪随文字飞扬,让学生的情思随问文中的人物故事激荡。如在学习《看电视》一文时,有学生说:“以前看电视时,遥控器全由我掌管,爷爷奶奶喜欢看戏剧,可我就要看动画片,爷爷奶奶总说我不懂事,可我不管。以后,我要像诗歌里的小朋友一样,心里装着全家人,让他们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在学习《失物招领》一课是时,当学生问“失物是什么?”时,我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乱丢垃圾的同学中的一个,此时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就用这样的心情朗读课文。”
“如果你是一个爱护环境的同学,看到这么多垃圾,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你就试着读读课文。”
当学生问“张爷爷和唐老师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引导学生说话。
“唐老师和张爷爷看到……看到……看到……,所以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
二、真诚对话,走进快乐的课堂。
真诚对话是引领学生不断地去理解道德并去道德地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它包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师生对话、小组对话、个别对话等。它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也是师生双方以及学生之间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把一种观点强加给另一方,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对话,昭示民主、平等,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内心的空间。因此,这需要占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创设一个对话的课堂。
在学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教师问:学了这篇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生1:我最感动的是,孙悟空虽然受了那么大的委屈,可是却没有一句怨言,忠心耿耿地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
生2:孙悟空不但除掉了妖怪,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唐僧,使人妖不分的唐僧觉醒过来,一起去西天取经。
生3:我最感动的是,孙悟空一直暗暗地保护着唐僧,从不计较师父对自己的态度。当唐僧将要被白骨精吃掉的时候,他又及时赶去搭救,一起去西天取经。
在教学《小伙伴》一文后,我问学生:“你平时有没有帮过小伙伴,是怎样帮的?”这时,同学们争相回答,有的说:“昨天写字课时,郑燕同学没铅笔,我把自己的铅笔借给她用。”有的说:“前几天课外活动课时,叶哲同学摔倒了,我赶紧跑过去把她扶了起来。”我对这些做法感到非常满意,就说;“真不错,看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知道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真是好样的。”就在这时,被同学称为大力士的郑嘉伟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上星期,我看到有个其他班的小朋友欺负我们班的小强,我就跑过去朝他这么一拳,就把他给打哭了。”他连说带比划,把同学都逗笑了。有几个学生还一起附和:“是呀,嘉伟可真厉害,一拳就把那人打跑了。”“这么说,老师该表扬嘉伟同学喽!”“不能表扬,打人是不对的。”“可也不能批评呀,他帮的是咱们班的同学嘛。”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这时,我连忙作了个保持安静的手势,并问:“嘉伟同学帮小强同学打架这件事对不对,大家说出理由,小组讨论一下。”“我觉得不对,打架是不文明的行为。”“我觉得小强也不好,被人欺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这时,嘉伟同学也站起来说:“我知道不对,不应该打那位同学,可我就是想帮小强,其实我可以跟人家讲道理或者报告老师。”我不失时机地说:“对呀,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还要想一想,你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最好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给别人最需要的帮助。”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师生关系平等,气氛和谐,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学生在对话中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没有无情地否定,而是积极地引导,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事情的后果。这堂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真诚的对话,必然会激发起师生个体生命的鲜活,让课堂更加和谐快乐,从而在交流互动、充满人文关怀的大背景下实现生命的成长。
三、综合实践,在亲历体验中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应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的儿童,在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创造一种“互动”的状态,最终引导儿童的生活,使他们的情感、经验及个性在语文课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放眼生命的成长》(王清平主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