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 刘汉淑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永兴镇颜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明确目的、营造氛围;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培养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开展。
  关键词:语文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 时机 内容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以下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明确目的、营造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学习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独立学习和竞争,而是让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他人当作合作对象。首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好处。在与别人的思维与观点的碰撞中能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合作中能学会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与不同的人群交往;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能使学习变得更加生趣盎然。其次教师既是组织者,也要“蹲下身”,有时不妨把自己当作普通一生参与讨论,营造和谐宽松合作的课堂气氛。最后制定合作规则。如: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人人参与;不懂就问;提出不同意见要注意措词与礼节;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帮助别人却不要代替别人去做;少说或不说与合作讨论内容无关的话等等。可以说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二、精心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而应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如:教学《赤壁之战》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周瑜的兵力只有三万,而曹军有八十万,却输给了周瑜,他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学生无论站在哪个角度思考,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提及双方胜败的原因,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讨论价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将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学习是个体直接面对材料,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对语言的感悟来解读读物,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同样,任何小组合作形式也无法代替。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对立学习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师不应出示问题之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讨论,而应留一定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是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四、培养习惯与技巧,促进合作学习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性的技艺,需要小组成员都掌握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小组活动只能停留在形式上,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从习惯抓起,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着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习惯,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提高就有了保证。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我又在关键处予以指导,学生也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学生们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肯听,更要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规范学生合作学习行为
  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约束。如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要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轻轻地说,不影响别人,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即可;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在班上汇报展示等等。
  3、建立小组合作竞争机制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机制运用得当,能够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对各小组的表现更要进行互相评价。小组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可以让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作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实行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总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旨在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合作二字,对于未来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而言,是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未来的课堂更是必需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今社会,只有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从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