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益

【作者】 赵 艳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学生阅读兴趣淡薄,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须从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正确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效益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的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这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但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忽略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深入。然而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教师对关键字词不加以引导、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也就不能表现出对文章的情感,读起来平铺直叙,干巴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2、忽视学生阅读习惯和感悟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而且需要老师以身作则。阅读教学中,有人追求的是短期目标,需要的是短期效应,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对长期目标的忽视。考试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许多教师在分析具体文章的时候,完全是按照考试题型讲解,遮蔽了学生宽广的视野,甚至使学生产生对语文学习的逆反心理。阅读教学中只重视阅读材料应试分析,一味地强迫学生进行繁琐的机械分析。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字、词、句子、段落、层次之间有联系,它们和文章更有着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语文阅读中,完整的阅读材料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读的文章成了破碎的材料块,学生无法获得整体的感受,无法提高自己的感悟能力。其结果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在阅读中丢失文章宝贵的思想和灵魂,进而使文章失去活力和生命。
  二、阅读教学优化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关键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教师可结合课内学习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2、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教师应告诉他们,除了向老师、家长或同学请教外,还应该亲自查字典或词典,并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其内涵,尽可能地自我获取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阅读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课文,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
  1、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教学《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我在上课几分钟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引出疑问,如①女娲为什么补天?②女娲怎样补天?③结果怎样?等等,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使学生不盲目、有目的、有层次的读。这样一来,学生都知道读课文使是在干什么了。尤其是在对重点的句段解析上。
  2、勾画、摘录法。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求学生阅读时备好《新华字典》和一本“摘录本”,生字生词查字典,好词佳句摘录下来,做到“看书必动笔”的习惯。让学生牢记“初读——细读——精读”三部曲。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及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符号。阅读时也要对必要的词句等作适当的摘录。同时还可以对自己阅读过的报刊杂志以及其他的书刊,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这种“养兵千日”的方法长此以往,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新大纲中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起开始默读。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两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要求较高的默读,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如阅读《彩色非洲》这类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又浅显易懂的,多采用默读的形式,但只了解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再深入地想想,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例如:总分总的结构,每段都运用了过渡句。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兴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7.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教材与教法,2006.
  [3]肖烘艳.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优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4]杜岭燕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新一代》2011,第1期
  [5]孙秀梅 商丘报业网——商丘日报 梁园区解放村小学
  [6]何慧华;来源:《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