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体会

【作者】 安秀芳

【机构】 (甘肃 临夏 临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总觉得政治课理论性强,都是大道理,枯燥乏味,不感兴趣。本文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应用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疑问 典故 情景 成就 人格 兴趣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则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火炬。”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地创设教学情景,引用教学策略,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巧设疑问,引发思考,激活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问”的学问很深。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想方设法的设置一些发人深思的疑问,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疑问,来拨动学生平静的心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未知的热情,主动进入思考的状态,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例如,我在讲授“商品”概念时,设置了以下问题:(1)我们从空气里摄取的氧气是否是商品?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什么要收费?(2)农民生产的粮食或自己食用,或卖给居民,或送给亲友,是否都是商品?当人们把电视机买回家使用,电视机是否是商品?(3)蚂蚁是商品吗?为什么有些人把蚂蚁捉来卖给果农呢?如此具有现实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一但提出,犹如平静的水面投了颗石子,顿时激起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兴趣。在解答一个个疑问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商品的科学含义,学会了判断商品的科学依据,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己见后,再经过教师的梳理和概括,形成知识框架,以便于学生储存、提取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政治常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巧用典故,盘活气氛,激发兴趣
  英国学者鲍门说过:“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机智风趣的比喻、富含哲理的寓言、诙谐幽默的笑话,脍炙人口的诗词等,都可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从而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比如,我在讲“正确对待货币”时,指出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而有些人却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奉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金钱故,二者皆可抛”。课堂气氛活跃,在欢声笑语中领悟货币的实质。又如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联想苏轼兄妹互相取笑的诗句,指出有些人为了过分地追求时尚,穿鞋尖很长的时髦鞋,上楼梯横着走,边示范走相,边感叹道:“人未进门鞋先进”。幽默风趣的诗句,惹得学生笑声顿起。巧妙运用诗句,比长篇大论的讲述,费时少,影响深,效果好,富有回味无穷、事半功倍之功效。
  三、巧设情景,触景生情,点燃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可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创设发人深思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内在潜能,形成“我要学”的心理欲望,是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最佳途径。在枯燥的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联系实际,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讲授“系统优化原理”时,正好有西北师大的学生来实习,有位来自三亚的学生想利用周末领略一下临夏的自然风情,于是我在上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为实习老师设计一个“临夏一日游”的最佳方案,要求体现系统优化的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三大特点。全班学生分为八个小组,通过讨论完成设计,时间为10分钟。同学们对此兴趣很高,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尽其所“知”,积极投入,集思广“议”,气氛热烈。很快各小组完成了设计方案,积极地进行了展示。经过筛选和优化组合,整理出了一个最佳方案,推举出了一位最佳“导游”,在星期天实施了“一日游”;并在第二周上课时反馈了实施过程和效果。这一活动使95%以上的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理解了系统优化原理,掌握了运用这一原理的措施与方法,点燃了学用结合的兴趣。
  四、联系成就,感受变化,激励兴趣
  学生不是对政治课一开始就不感兴趣,而是觉得许多理论枯燥乏味、神秘莫测,是领导人进行顶层设计的依据,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学而无用而生厌倦。联系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变化、感同身受的建设成就,让其体会到政治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为人民大众带来实惠的原理时,兴趣会油然而生。我在讲授“财政的作用”时,用多媒体播放了中央新闻频道报道的甘肃临夏扶贫项目“引黄济临”工程实施概况;用图片资料展示了临夏近年的民生工程:如临夏机场,兰渝铁路,奥体中心,大剧院、亮化工程、优美校园建设;供暖设施、城乡公路、居民用水、棚户区改造;扶贫一号工程、学生营养餐等看得见、体会得到的成就,并了解这些工程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目的是“均衡地区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共同建成小康社会”。国家通过“营改增”,“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等来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通过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充分了解财政的三大作用,切实体会到政治体制改革不是口号,而是切实改善民生,达到共同富裕的举措,激励学生为用而学的兴趣。
  五、教师人格,增强互信,稳定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需要兴趣。说明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望的源泉。“爱其师,信其道”。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取决于对老师的情感,对老师的信任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只有师生彼此信任、才能情投意合,学生才会有兴趣与你配合,并为知己者挖掘灵感,贡献智慧。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成长中的烦恼,与学生做知心朋友,学生会从内心产生信赖,感激,甚至崇拜,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心甘情愿地实现老师的期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他们动真情、交真心,成为良师益友。我班本学期转来一位男生,第一次政治考试中成绩极差,我找他谈心时,还有抵触情绪,经过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和开导,他袒露心扉:从初中起,就对政治毫无兴趣,没有认真听过一节政治课,也未听懂过,政治基础太差了,丧失了学好政治的信心。我顿时感到他重树信心、重拾兴趣是当务之急。我每节课设计一个符合他实际水平的问题让他回答,并及时肯定并纠正,让他先克服惧怕心理,产生自信。他发现老师对他很关注,自己也有学好政治的潜能,逐渐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政治成绩在不断提高,有了“我也能学好”的信心。
  由于我始终追求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培养兴趣;做到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重师生关系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真心相向;课堂气氛活泼而有序,紧张而舒心,师生都受益。
  虽然,政治课不像理科有实验,学生感兴趣,要凭理解和记忆;但只要不违背科学原理和政策法规,采取符合实际、灵活多样、行之有效、颇具感染力的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都是可取的。我劝同行出奇招,不拘一格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