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打造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学习
【作者】 潘新英
【机构】 山东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效课堂"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关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鞭策动力。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二、彻底转变学习方式;三、加强对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三个方面的研究;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对课堂的把握和调控。
关键词:高效课堂 有效学习 教育观念 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关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鞭策动力。它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学习”,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有教育家说过,“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推进课堂教学刚到实践中不断强化意识,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自我反思。前苏联教育家尤克班斯基认为,教学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取决于教学的三个因素:教师的个性品质、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方式。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的观念误区,如整个阅读过程基本处于一种放羊式的泛读的方式,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阅读形成的结果大多采用讨论或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加以体现。我始终有计划、有组织、有创新,采取机动灵活的有效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切实加以解决。
二、彻底转变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提到“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对此,我首先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原来的单纯教转变为以导为主,导教结合的形式。这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提高。同时,我在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如过去讲授《赤壁之战》时,接受能力差的班级要用七到八节课的时间,现在提前放给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互相研究,结合已有的知识对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在课堂上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气氛空前高涨,课时虽然缩短了一半,但学习效率与课堂效果却大大调高了。看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
三、加强对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三个方面的研究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宏观调控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教师对课标、教材总体把握的水平上。只有教师具有宏观调控能力,才能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对学生的研究也非常重要,我在备课时,注重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学生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设计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对鲁迅、巴金等名家作品的教学中,我事前充分发动学生去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去搜索与作者有关的作品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如写作的背景、目的等,再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注重问题的价值性,启发性,难易性,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的加以引导教学。这样,大家的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药》,巴金先生的《灯》,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等作品学生在课前就对各种资料进行了充分准备,有了初步认识,这样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进行分析交流,教师对重点的东西在进行强调突出,教学任务基本就可以完成了。教学效率大有提高。其实,新课程教材是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部分构成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阅读与教学中注意指导的方法,采取朱熹提倡的“熟读”“精思”“细看”等欣赏方法,注重开启学生心智,挺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不是一句空话。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对课堂的把握和调控
一篇文章,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需要教师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放手发动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该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该让他们讲的就让他们讲。学生能在课堂下面解决的绝不要在课堂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需要教师再去重复解决。其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讲解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要摒弃传统的徒劳无功的教学方法,如中心思想的重政治轻人文,作文写作只讲方法,讲评作文只是读范文等。其实学习的关键还是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玩味,自见其趣”即是这个道理。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几篇美文,让学生学会赏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的能力,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关键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我们应当以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建构为标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学习,这样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关键词:高效课堂 有效学习 教育观念 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得到广泛关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鞭策动力。它不仅改变了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迫使教师走下讲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使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型课堂形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学习”,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一、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有教育家说过,“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不是记住别人的思考,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改变教育理念,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教学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推进课堂教学刚到实践中不断强化意识,不断加强学习,不断自我反思。前苏联教育家尤克班斯基认为,教学方式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取决于教学的三个因素:教师的个性品质、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方式。针对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的观念误区,如整个阅读过程基本处于一种放羊式的泛读的方式,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阅读形成的结果大多采用讨论或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加以体现。我始终有计划、有组织、有创新,采取机动灵活的有效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前提切实加以解决。
二、彻底转变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也提到“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对此,我首先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原来的单纯教转变为以导为主,导教结合的形式。这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提高。同时,我在课堂上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这一学习方式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变化。如过去讲授《赤壁之战》时,接受能力差的班级要用七到八节课的时间,现在提前放给学生预习,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互相研究,结合已有的知识对文章的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尤其是在课堂上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气氛空前高涨,课时虽然缩短了一半,但学习效率与课堂效果却大大调高了。看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的教学、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保证。
三、加强对学生、《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三个方面的研究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宏观调控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建立在教师对课标、教材总体把握的水平上。只有教师具有宏观调控能力,才能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对学生的研究也非常重要,我在备课时,注重研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研究学生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设计的问题能够有针对性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对鲁迅、巴金等名家作品的教学中,我事前充分发动学生去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去搜索与作者有关的作品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如写作的背景、目的等,再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注重问题的价值性,启发性,难易性,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的加以引导教学。这样,大家的作品如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药》,巴金先生的《灯》,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等作品学生在课前就对各种资料进行了充分准备,有了初步认识,这样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进行分析交流,教师对重点的东西在进行强调突出,教学任务基本就可以完成了。教学效率大有提高。其实,新课程教材是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部分构成的,只要我们在平常的阅读与教学中注意指导的方法,采取朱熹提倡的“熟读”“精思”“细看”等欣赏方法,注重开启学生心智,挺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不是一句空话。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对课堂的把握和调控
一篇文章,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教师的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首先。需要教师在宏观上把握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放手发动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该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做,该让他们讲的就让他们讲。学生能在课堂下面解决的绝不要在课堂上,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需要教师再去重复解决。其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还要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合理,讲解的内容要精心设计,要摒弃传统的徒劳无功的教学方法,如中心思想的重政治轻人文,作文写作只讲方法,讲评作文只是读范文等。其实学习的关键还是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玩味,自见其趣”即是这个道理。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几篇美文,让学生学会赏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的能力,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关键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我们应当以学生的认知,情感的建构为标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学习,这样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是一句空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