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2-277

历史沿革:
专题名称: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79

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作者】 刘少文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中心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以镇域为典型的区域内小学英语师资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下问题: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优秀教师年龄梯度不均匀;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英语专业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英语教学任务较繁重;部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教学技能欠缺弱化等。
  笔者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认为以下可能是影响因素:小学英语师资欠缺,有部分英语教师是由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转任,这部分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储备和英语教学技能相对欠缺;教师职后继续自我学习的意识不强,不能做到主动更新自己的专业理念和提高专业知识素养,英语教学能力得不到持续提高;师训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内部专业培训弱化,教学技能培训重形式而忽视质量要求和培训效果,没有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真正做到强化管理、严格考核;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针对镇域内小学英语教师可能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思考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以下路径,对教师自身、师训部门、校际之间、学校内部、行政部门等分别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终身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专业发展是持续的、终身的,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促进专业成长。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学习与时代精神相通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不断从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表现能力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多方位、立体化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多媒体教学技能,学习有关教学设备的操作流程、资源下载、课件制作等内容,接受教研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二、注重培训效果,实施达标验收
  上级教育师训部门和教研部门要经常对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与达标验收,不断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训要有针对性并注重实效,要传授教学中常用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译画唱演等语言交流基本功、教具使用基本功、教学实施基本功、学习指导基本功、教学评价基本功、教学资源开发基本功等。
  师训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多媒体制作和应用技术等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对于每次培训的内容,要进行达标考核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限期进行再考核验收,直至达标为止。
  三、加强校际联研,开展结对帮扶
  镇域内校际间要充分利用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开展英语教师联研活动,进行校际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加强校际英语教师教研、培训工作,提高区域内英语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实现城乡英语师资水平的均衡发展。定期开展以设计单元和课时思维导图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备课和校际联合教研活动,骨干教师提供指导,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范例,并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师课程资源整合、课堂教学教研的能力。校际间可以定期开展教师分年级互听互评、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定期举办英语教师论坛,分享教学教研、反思顿悟等成果,研讨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开展教学经验定期交流活动等。
  开展校内和一定区域内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手拉手”师徒结对帮扶达标活动。骨干教师在备课、听课等方面一对一全方位跟踪帮扶指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四、共建学校平台,共享教学资源
  各校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资源,共建学校的云平台,充实个人空间,开展网络教研,共享教学资源。共建学校云平台,设立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导航;上传、推荐或链接一定数量的本校优质英语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或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单元检测题、微视频等内容供老师备课和教学中借鉴使用,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各学校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平台资源建设培训的重要内容,使英语教师能熟练使用平台,应用个人空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五、均衡配置师资,完善流动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英语教师的统筹安排,均衡配置英语师资。做到建好平台、择优引进、梯队培养、整体提升,使教师流动呈现良性动态平衡,在逐步实现各校英语师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整体提高教师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英语学科教学和英语教师的发展。
  建立区域内英语骨干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实现优秀英语师资的均衡配置。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引导优质师资向薄弱学校定期流动,英语教师在某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后,要到其他学校任教,教师可在重点学校、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之间定期流动;同时设立农村优秀英语教师特设岗位,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教学,其工资待遇要高出一般教师,职称晋升要优先。有效实行区域内英语教师“支教”制度。组织区域内驻城学校的英语骨干教师定期到其它学校或农村小学进行定期“支教”,实行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积极的人文关怀和完善的配套政策让教师流动更健康。
  总之,小学英语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加强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技能培训,培养合作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对教师的引进调配、工资待遇、职称晋升、参加培训等方面,采取利益补偿机制对农村学校英语教师采取倾斜政策;区域内校际之间、城乡学校之间要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区域内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